今年全國“兩會”記者會上,,李克強總理在回答人民日報記者關于全民閱讀問題時,講了這樣一段話:“我希望全民閱讀能夠形成一種氛圍,無處不在,。我們國家全民的閱讀量能夠逐年增加,,這也是我們社會進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標志,。把閱讀作為一種生活方式,,與工作方式相結(jié)合,不僅會增加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力量,,而且會增強社會的道德力量,。”總理的這一番話,,點明了閱讀對于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座城市和一個人的極端重要作用,。
關于閱讀,,世界各地流傳著很多溫暖而經(jīng)典的事例。在丹麥的哥本哈根,,很多年來都保持著這樣一個習俗,,親戚、友人之間走動看望,,都把書籍作為禮品饋贈對方,。在美國曼哈頓的街頭公園、游園,,與綠樹和鮮花一同映入眼簾的,,是擺放在那里的圖書、雜志,,游人可以隨手閱讀,,也可以攜帶回家閱讀,但必須在讀完后送回,。在中國杭州,,率先發(fā)起了“漂流書屋”活動,在高鐵,、大學校園設立固定書屋,供人們即時閱讀,,人們也可以拿出自己的一本圖書在書屋進行交換閱讀,。在古代中國,關于閱讀,,還有眾多如鑿壁偷光,、囊螢映雪的勵志故事。
顯然,于個體而言,,對閱讀所持的態(tài)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一個人的人生走向和事業(yè)發(fā)展的方向。從大的方面來講,,對閱讀所持的理念,,決定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座城市興衰成敗,。所以,閱讀是一個關系國民素養(yǎng)的系統(tǒng)工程,,是一項關涉國家,、民族未來的基礎工程,絕非小事,。這也是把全民閱讀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上升至國家戰(zhàn)略層面的根本之所在。
今天,,面對區(qū)域發(fā)展的白熱化競爭,,不進則退、小進也是退,,靠什么在競爭的滾滾激流中不被淘汰,?要件很多,但其根基恐怕與學習,、教育不無關聯(lián),。一座城市,如果只聞麻將,、撲克“聲聲入耳”,,如果飄蕩在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不是書籍的墨香,那么這座城市在競爭中恐怕難以勝出,!
從閱讀,,進而延展為學習、教育,,最后歸結(jié)為文化,,直至市民的文明素養(yǎng)和城市的文明程度。衡量一座城市的高度,,并非這座城市所擁有的高樓是否觸摸到天際線,,而是這座城市的文明根基有多么堅厚。遵循這條脈絡,,可以考量出閱讀的重量,!
結(jié)繩,、甲骨、竹簡,、絹帛,、紙張,直至今天的互聯(lián)網(wǎng)絡,,無論文字的載體如何變化演進,,它的書籍的身份沒有改變,它的書香的標簽沒有改變,,它對人類文明進步的本質(zhì)影響沒有改變,。
讓我們始終銘記閱讀的初衷。
(懷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