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涅槃,、重振雄風”述評之二
迤邐而行,一路榮光,。翻閱淮南以煤為基的能源發(fā)展史,閃耀著熠熠光輝。
1897年,大通煤礦開礦,。1930年,淮南煤礦局成立,。1936年,淮南煤礦局最高產量占安徽61%、華東45%,�,!茨弦蛎憾�,同中國近代工業(yè)相伴而行。
1952年,建立地級淮南市,是安徽“老八市”之一,。淮南是新中國電力工業(yè)的搖籃,。1977年,國務院批準建設兩淮煤炭基地,。1978年,淮南工業(yè)總產值占全省比重近11%,居全省第4位,。——淮南因煤而建,與新中國一路成長,。
1984年,淮南成為國家首批13個“較大的市”,。1988年,國產第一臺60萬千瓦機組在平圩電廠并網發(fā)電,被譽稱為“單機甲中華”,終結我國自己不能生產、運營大容量發(fā)電設備的歷史,�,;茨鲜俏覈�14個億噸煤基地和6個煤電基地之一。2021年,淮南原煤產量占全省的1/2,發(fā)電量占全省的1/4,是“皖電東送”的主戰(zhàn)場,“皖電東送”70%的電量從淮南發(fā)出,長三角每用4噸煤就有1噸來自淮南,上海每用6度電就有1度來自淮南,�,!茨弦蛎憾d,在改革開放進程中快速發(fā)展。
時間因為有了記憶,因而才凝聚成為歷史,。
眾所周知,2010年至2014年的那幾年,彼時,淮南陷入了輿論的漩渦,經濟跌入了谷底,形象蒙上了塵灰,信心受到了挫傷,。淮南,從未像那時那樣,徘徊在十字路口,置身于兩難境地,面臨著攸關抉擇,。事實上導致2012年GDP增速開始出現(xiàn)下滑,2014年出現(xiàn)斷崖式下降,從2013年的9.4%下降到0.6%,。“十三五”期間,淮南GDP年均增速5.1%,比全省平均低2.2個百分點,。
以時間為衡量標尺,以事實為態(tài)度準繩,以今天回溯的客觀態(tài)度來看,從2010年開始,淮南與資源型城市轉型發(fā)展的“黃金10年”失之交臂,。淮南因此漸漸丟掉了優(yōu)勢地位,。以今天的視角來看,安徽省內一些城市尤其是大多數(shù)皖北城市的崛起和超越淮南,都是在2010年至2020年這10年間完成的,。
我們以今天的安徽經濟總量第三城滁州為例,說明之。
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連續(xù)四年,滁州GDP總量在全省的排位穩(wěn)定在第5位至第7位之間,淮南GDP總量在全省的排位也一直穩(wěn)定在第9位至第11位之間,且淮南,、滁州兩市GDP總量相差不大,。以2009年為例,淮南與滁州GDP總量相差只有68億元。也就是說,滁州GDP總量在全省排位雖然領先淮南幾個位次,但GDP總量差距一直并不大,總量差距始終沒有突破100億元,。
分水嶺的年份,是在2013年,。
2013年,開始發(fā)生質的變化。2013年,滁州GDP總量歷史上首次突破1000億元,達到1086億元;那一年,淮南GDP總量819.39億元,。那一年,首次,滁州GDP總量比淮南GDP總量一下子多出267億元!連跨100億,、200億差級臺階!
2013年是一個標志性年份,從這一年開始,淮南和滁州GDP總量差距開始呈幾何倍數(shù)變化!
2017年,淮南GDP總量突破1000億元,達到1060.18億元。然而,也是在2017年,滁州GDP總量卻一舉跨過1500億元關口,達到1604.29億元,。滁州GDP總量比淮南GDP總量多出544億元!
2020年,滁州再發(fā)力,GDP總量越過3000億元,達到3032.10億元!2020年,淮南GDP總量1337.20億元,。這一年,滁州GDP總量比淮南多出1700億元!
我們都沒有看錯,是多出了1700億元!
或者,換一句話講,2010年—2020年的10年間,滁州GDP總量相當于再造了一個淮南!
蚌埠、亳州,、阜陽等城市,同樣是在這10年間完成超越淮南,大抵如此,。
淮南為什么被超越?淮南又是因為什么漸漸丟掉了優(yōu)勢地位?省委書記鄭柵潔在淮南調研期間,在主持召開淮南市領導干部會議上的講話中,給出了精辟剖析:如果用歷史,、辯證、發(fā)展的視角分析,確實有資源型城市轉型這個世界性難題,但也有我們自己轉型遲緩的問題;確實有功能定位上的制約,但也有錯失機遇的問題;確實有政治生態(tài)受到創(chuàng)傷的影響,但也有自我修復不夠的問題;確實有客觀因素的影響,但根子還是干部主觀能動性的問題,。進而,省委書記鄭柵潔指出,淮南干部隊伍精神狀態(tài)和工作能力水平,、工作作風方面存在“六個不夠”的問題:改革創(chuàng)新不夠,有求穩(wěn)心態(tài);招引項目能力不夠,有躺平心態(tài);開拓進取不夠,有平庸心態(tài);擔當不夠,有應付心態(tài);精神狀態(tài)不夠,有敷衍心態(tài);敬畏不夠,有僥幸心態(tài)。這些問題,深刻中肯,、一針見血,點出了我們當前面臨的現(xiàn)實困境,把準了制約淮南發(fā)展的關鍵要害,。
從1984年淮南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首批“較大的市”,時至今日,已經過去整整38年了。讓我們不妨再溫習一遍,當年全國第一批13個“較大的市”,分別是唐山市,、大同市,、包頭市、大連市,、鞍山市,、撫順市、吉林市,、齊齊哈爾市,、青島市、無錫市,、淮南市,、洛陽市、重慶市,。重慶市在1997年3月直轄后不再是較大的市,。“較大的市”是一個法律概念,是為了解決地級市立法權而創(chuàng)設的,。一旦獲得“較大的市”地位,就擁有了地方性法規(guī)和地方政府規(guī)章的立法權,。國務院共四次審批了19個“較大的市”。其中,重慶因升格為直轄市而不再是“較大的市”,。目前國內實際存在的經批準的“較大的市”還有18個,。以第一批“較大的市”為參照系,其中的一些城市已經“一飛沖天”,比如大連、青島,、無錫,其中的另外一些城市,卻也從未甘心平淡,尤其是其中的資源型城市,一直在奮力不懈,始終在奮勇進取,致力于奮發(fā)圖強,。他們,在資源型城市轉型發(fā)展的征途上各顯其能,企望星辰大海。比如,淮南,。
現(xiàn)在,淮南已經蹚出一條轉型發(fā)展之路,。跋涉和行進在加快建設綠色轉型發(fā)展示范城市和國家重要新型綜合能源基地的征路上,全市干群從來未曾像今天這樣,心中有夢,眼中有光。他們,心之所向,力之所發(fā),皆為淮南轉型,。
下定如磐決心,壯士斷腕,、浴火重生,重振淮南這座老工業(yè)城市雄風。
淮南,奔赴在轉型發(fā)展的路上。
(懷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