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清明,本是一個承載著追思與傳承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人們在緬懷先人的同時,,也會通過聚餐等方式凝聚親情。然而,,一些不和諧的浪費現(xiàn)象卻出現(xiàn)在了這樣的場合,。
在我市一家頗具規(guī)模的酒店里,正值清明假期,,前來預訂聚餐的家庭絡繹不絕,。可走進餐廳內(nèi)部,,卻能看到一些不和諧的場景,。
在一個包間內(nèi),一家十幾口人圍坐在餐桌旁,。服務員熱情地引導大家入座后,,開始點菜,。或許是為了顯示大方,,又或許是沒有合理規(guī)劃,,家人們七嘴八舌地點了滿滿一大桌菜,完全沒有考慮食量,。一道道香氣撲鼻的菜品端上桌,,一開始,他們還吃得興致勃勃,,邊吃邊聊起家族往事和對先人的思念,。可沒過多久,,聊天的聲音漸漸蓋過了吃飯的動靜,,許多菜只是夾了幾筷子就沒人動了。
餐桌上,,一盤精致的清蒸魚,,只動了幾筷子,鮮嫩的魚肉還剩下大半,;一大盤紅燒肉,,也僅僅被夾了幾塊,便無人問津,;還有那道昂貴的土公雞,,因量太大,剩下許多,。
在另一家主打農(nóng)家菜的飯店里,,情況也大同小異。一群人祭掃完后相約來此聚餐,,點了大量具有當?shù)靥厣霓r(nóng)家菜,。酒足飯飽之后,桌上堆滿了殘羹剩飯,。服務員過來詢問是否需要打包,,得到的大多是搖頭拒絕。
清明本應傳承傳統(tǒng)美德,,可餐桌上的浪費現(xiàn)象令人痛心,。緬懷先人之時,我們更應傳承勤儉節(jié)約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莫讓清明餐桌淪為浪費的重災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