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電科八所,,有這樣一位科研工作者,他用十幾年時間,,歷盡千辛萬苦,,突破技術難關,研制出了外徑不到半毫米的微細光纜,,一舉打破了國外對我國的禁運與技術封鎖,,其研究成果作為關鍵部件的裝備,獲得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他就是中國電科八所特纜部主任,、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韋正世。
從合肥工業(yè)大學高分子材料專業(yè)畢業(yè)后,,韋正世進入中國電科八所光纜部工作,,從技術員到研究員,韋正世始終堅守在光纖光纜技術科研一線,。
微細光纜外徑不到半毫米,,可以說是最細的光纜,制作技術難度非常大,。1998年前國內一直突破不了,,在試驗中屢屢斷線,而國外又一直對我國進行禁運,。如果到2000年不能突破,,總體項目在國內將面臨下馬的窘境。
1998年,,韋正世和同事臨危受命開始接手研制,。剛接手研制的時候,一切從零開始,,面臨的是“三無”局面,,無科研經費、無設備,、無場地,。面對“三無”的困難局面,韋正世和同事拿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并逐一加以實施,。無科研經費,,他們與總體單位協商,預付部分樣纜采購經費作為啟動資金,;無場地,,他們通過與所里協商,把已經廢棄的光纖拉絲間作為試制的場地,;無工藝設備,,利用廢棄的光纖拉絲設備現有部件,通過重新組合以及添置部分專用部件,,變廢為寶,,拼湊成功了微細光纜試制線。通過1998年一整年的努力,,他們終于可以開始實施試制計劃了,。
研制過程則更加艱苦。因為樣纜連續(xù)長度大,,韋正世和同事們既當技術員,、又當勤雜工,一切都要自己動手干,,一天連續(xù)工作十幾個小時是常事,。最長的一次,作為項目負責人的韋正世,,在試制間守了近60小時不敢離開,,困了就伏在桌上打個盹,直至一根樣纜涂覆完畢,�,!爱敃r,用戶和我們不在一個城市,,基本以一個星期為周期,,坐火車你來我往穿梭兩地,可以說雙方都進入了一種高效,、忘我的狀態(tài),,也為項目的順利攻關提供了良好的保障,。”韋正世說,,1999年,,經過艱苦研制攻關,樣品逐漸開始放線成功,。經過不斷的改進,,到后期放線成功率接近100%,終于迎來了關鍵技術的突破,。在2000年總體項目的驗收試驗中,,四套微細纜放線一次成功,驗證試驗順利通過,。此后,,又經過一系列科研項目的實施,逐步實現了微細光纜的工程化,,并成功配合系統完成定型,。
韋正世介紹,目前,,微細光纜技術推廣應用于水下ROV領域,,將隨著我國的全海深探測器“海龍?zhí)枴保ヌ綔y11000米水深的馬里亞納海溝的奧秘,。
多年來,,憑著這股子不服輸的拼勁,韋正世在光纖光纜裝備上的應用研究領域取得了諸多成果,,除了研制出我國第一根微細光纜,,他還主持研制了第一根國產化的航天用耐輻照光纜等。截至目前,,韋正世已取得20余項科研成果,,主持其中14項研究,10項已通過省部級成果鑒定,,8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項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并獲得3項發(fā)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的授權,。研究成果應用覆蓋了海、陸,、空,、天各領域,有力地推動了我國光纖光纜技術的發(fā)展,,初步實現了從初期跟隨國外先進技術到逐步在部分領域實現超越,。他個人先后獲得安徽省國防科技工業(yè)系統先進工作者,、信息產業(yè)部軍工電子質量先進個人、淮南市青年科技創(chuàng)新獎,、安徽省青年崗位能手,、中國電科青年五四獎章、安徽青年科技獎等一系列榮譽,。(記者 李東華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