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淮南文博會是淮南市文化產業(yè)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其中淮南地域特色的文化形態(tài)壽州窯、紫金硯等不可或缺,,而現場展示的不論本土抑或外地的非遺文化作品及手藝則讓人嘖嘖稱奇,,駐足欣賞。
壽州窯在本屆文博會的展示無疑是充分的,。其中,,壽州窯非遺傳承人朱兆龍的陶藝作品《古窯遺夢》被布置在醒目位置,這件壽州窯以淮南本地的粘土燒制,,系作者在長期從事壽州窯的研發(fā)過程中,,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干涸的水井,,廢棄的古窯,,虛掩的柴扉,它們緊密纏繞,,相互交織,,作品運用高超的陶瓷技藝塑造了一個夢幻場景,展現出壽州窯作品獨特的藝術魅力,。
上窯鎮(zhèn)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壽州窯原址,,位于上窯鎮(zhèn)的淮南古窯陶瓷公司以非遺傳承人沈德亮為指導,燒制出壽州窯產品,,文博會上,,該公司把這些產品帶來了。同樣,,淮南萬達廣場“非遺文化中心”把崔懷倫的壽州窯作品帶來了,,同時還有剪紙、面人及楚都香草等非遺傳承,。
不僅如此,,淮南瓷作品也多有展出,,特別是韓美林在八公山瓷器廠的一些作品頗受關注,。漢風陶瓷的許懷君創(chuàng)新推出“八公山紫金陶”,來自鳳臺縣的張傳軍則帶來了景德鎮(zhèn)仿古青花瓷作品,。學習美術的張傳軍放棄當教師,,到南方為瓷器出口做起了圖案設計,后到景德鎮(zhèn)手繪青花,,進行仿古創(chuàng)作,。如今,他回到了家鄉(xiāng),,為淮南與景德鎮(zhèn)的陶瓷交流貢獻力量,。
非遺傳承中,,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蕪湖鐵畫首次參展淮南文博會,。鐵畫為蕪湖所特有,,獨具傳統風格,鐵畫制作起源于宋代,,盛行于北宋,。蕪湖鐵畫以錘為筆,以鐵為墨,,以砧為紙,,鍛鐵為畫,鬼斧神工,,氣韻天成,。
不僅有傳承,還有創(chuàng)新,。木藝作坊的史方舉把傳統書法刻到了木頭上,,且全部是陽刻,他的作品以筆畫順序而有高低錯落,,仔細觀察便可看出,。同時,陽刻大字描黑,,被底漆白,,因此費時費工,約一米見方的作品耗時20多天,。而潘集的張文道則帶來了“淮河走馬燈”,,他摒棄了過去高粱秸骨架的燈籠,結合傳統宮燈的造型,,利用走馬燈的原理,,重新制作出來的“淮河走馬燈”大氣喜慶,招人喜歡,。
此外,,指紋畫、剪紙,、烙畫等淮南文化精品也在本屆文博會上悉數參展,,繪畫、書法亦多有展示,,淮南圖片網的攝影作品展吸引了眾多影友參加,,更增添了文博會的熱烈氛圍。
豐富多樣的品種,,高雅美觀的品位,,貼近大眾的價格,,淮南市民在家門口得以盡享文化大餐,文化惠民亦就此落到實處,。
無底價惠民現場競賣會一下子把價格拉得十分親民,,200元左右就能拍到不錯的字畫,名家的稍微高些,。同樣,,5折甚至2折的圖書優(yōu)惠,也讓不少“書蟲”樂淘淘,。
圖:非遺面塑藝術(記者 張雪峰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