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早晨,,權金良從稻田地里查看秧苗回來,,把從地里除的一大筐青草倒進豬圈�,?粗鴰最^母豬一哄而上,,權金良開心地笑了:“它們是我家的寶貝呀�,!�
“有好的扶貧政策,,就像輸血,,自己也要勤勞,,就像造血,這樣才能實現(xiàn)自主脫貧,,走上康莊大道,。”權金良告訴記者:“黨的好政策幫助了我,,我又趕上了好時機,,2016年我徹底甩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壽縣三覺鎮(zhèn)陳剛村老圩組的權金良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戶,,一家四口,妻子患有乳腺癌,2015年做過大手術,,花費了近10000元,,手術后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女兒患有先天性耳聾和輕微腦癱,,到壽縣九龍幼兒園專設的康復班訓練每年都要花費13000元左右,,巨額的醫(yī)療費和康復費用讓這個本來就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吃過早飯,,權金良又開始清理豬圈,,把豬糞導入化糞池。皮膚黝黑,,滿身是汗的權金良看著長勢喜人的幾頭母豬,,喜不自禁�,!艾F(xiàn)在,,我家養(yǎng)了4頭母豬,每年能出欄仔豬20多頭,,能賣20000多元,,國家還補助6000元�,!�
打掃過豬圈,,權金良又來到院子里整理花木,松土,、施肥,、澆水、換盆,、修枝,,一盆盆花木被他養(yǎng)得郁郁蔥蔥。
他說:“養(yǎng)花去賣也是我家的一筆收入,,每年兩個旺季能掙6000多元,。在脫貧中我要發(fā)展多種經(jīng)營,多渠道增加收入,,只是太辛苦了,。”
“我家每年土地流轉能收入8000多元,,縣衛(wèi)計委實施健康幫扶,,代繳一家人的新農(nóng)合600元。女兒的康復費用由縣殘聯(lián)補貼10000元學費,,還給2000元的生活補助費,,解決了我家的一個很大的負擔,。”
陪同記者采訪的扶貧干部吳奇告訴記者:“有壓力就有動力,,每一家貧困戶都有強烈的脫貧致富愿望,,我們在扶貧時不是一味的輸血,而是注重激發(fā)貧困戶的內(nèi)在潛力,,增強他們的造血功能,,實現(xiàn)自主脫貧�,!�
現(xiàn)在,,權金良通過自己的打拼,蓋起了兩層小樓,,居住環(huán)境大為改觀,,生活質(zhì)量也提高了,成為三覺鎮(zhèn)自主脫貧的典型,。
“中午我們燒紅燒肉吃,。以前家里很窮,周年四季吃不到一頓肉,,碗里不見葷腥,,看到其他人家吃肉,孩子們都眼饞得很,,我們心里很不是滋味,,現(xiàn)在想吃啥就買啥�,!闭f著,,他呵呵地笑了。
吃過中午飯,,權金良又忙著稀釋農(nóng)藥,,背起藥箱到秧田里打藥滅蟲。他對記者說:“這20畝水稻,,我可要好好打理,,等到收獲時,這可是我們家又一筆不小的收入,!”
(記者 劉銀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