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脫貧攻堅翻身仗系列談之②
“大懶使小懶,,小懶使螞蚱,螞蚱腿一伸,,你懶我也懶,!”這是在我市壽縣流傳甚廣的俗語,直觀形象地勾畫出一幅推諉扯皮的“生動圖景”:在一項艱巨的任務面前,,大懶大手一揮,,“小懶,你去干,!”沒曾想,,小懶把小手一指,“螞蚱,,你去干,!”讓人想象不到的是,螞蚱一轉(zhuǎn)身,,怨氣沖天,,“你們不干,我也不干,!”
與此“相映成趣”,、如出一轍的,是“擊鼓傳花”式的機關病,。一份文件,,局長批給副局長,副局長批給科長,,科長批給副科長,,副科長批給科員,文件在單位內(nèi)部進行了漫長的“時空旅行”,,最后導致該落實的全部落空,。在少數(shù)單位和地方,執(zhí)行和貫徹變成了文件對文件,、會議對會議,,隔空對陣、隔山打牛,,口號震山響,、雷聲大雨點小。表面看起來似乎轟轟烈烈,,其實只是在空轉(zhuǎn),。這種“擊鼓傳花”式的機關病,,不僅浪費了寶貴的行政資源,還在一定程度上為不良工作作風的滋生,、反復提供了“營養(yǎng)土”,。
在前所未有繁重而艱巨的扶貧開發(fā)工作面前,要想在脫貧攻堅這場硬仗中翻身,,一舉扭轉(zhuǎn)被動局勢,,必須堅決抓牢最為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那就是執(zhí)行力,。再好的頂層設計,,再科學的決策,再大的決心壓力,,如果在執(zhí)行上發(fā)生了偏差,,任何一項部署都不可避免淪落為“一張白紙”。
當好“三員”,。這“三員”分別為“指揮員”,、“教練員”、“戰(zhàn)斗員”,。對于扶貧攻堅第一書記而言,,當好“三員”是最基本要求和根本職責。不僅要腳踏實地結合本村實際,,謀劃扶貧開發(fā)和脫貧攻堅的具體思路,、路徑,拿出具體方法,、措施,,還要撲下身子帶領全村干部群眾,把市委,、市政府決策要求落地,,此為“指揮員”�,!敖叹殕T”,,就是手把手向貧困群眾傳授技能和技藝,不僅授之以“魚”,,還要授之以“漁”,。“戰(zhàn)斗員”,,就是要沖在前頭,、擋在前面、站在前線,沉在村里,,“赤膊上陣”,,干事情抓落實。
吃透“三情”,。這“三情”分別是鄉(xiāng)情,、民情、感情,。脫貧攻堅,,需要“感情用事”。有激情,、在狀態(tài),才能干好脫貧攻堅工作,,也才能真正挑起第一書記的擔子,。只有帶著對貧困群眾的深切感情和對脫貧攻堅工作的滿腔熱情,全身心投入,,竭盡全力而為,,才能執(zhí)行到位。脫貧攻堅,,需要寫好“民情日記”,。開展脫貧攻堅,主要是和貧困群眾打交道,。只有和貧困群眾交心,,才能心連心;只有真正走進貧困群眾的生活中,,真正了解和洞悉貧困群眾心里的真實想法,,才能把準脈搏、對準靶心,,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脫貧攻堅,需要摸清“鄉(xiāng)里鄉(xiāng)情”,。一個村,,有多少畝土地、幾條河渠,、多少棵樹,,甚至哪個莊子里的狗厲害還是溫和,如果都能摸得一清二楚,,那么就能真正融入到群眾中,,就會給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展添加上“潤滑劑”。
干部就是干事。如果在極端困難的境況下,,把事情干成了,,那才叫有本事。如果萬事俱備,、條件完備,,可能任何人都能把事情干成,那就不能叫有本事,。干部不僅“腳底板要有泥”,,恐怕還要能“脫一層皮”,或許貧困群眾才能脫得了貧,。
脫貧攻堅,,是一項重大政治任務。能否翻身,,在于全市舉力而為,、干部全力以赴。我們的選項沒有之一,,只有唯一,。
(懷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