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市確定實施33項民生工程,。財政部門測算資金投入將達22.9億元,與2013年相比大幅增長13.37%,。
今年我市在多個民生工程項目上提標擴面,,做厚民生“蛋糕”,這不僅是黨和政府踐行群眾路線,、真誠為民服務的體現,,更是在追求讓廣大人民最大程度分享改革發(fā)展成果的目標。例如農村五保供養(yǎng)省定標準為每人每年1870元,,我市提高到每人每年2520元,;農村敬老院建設省投入標準每張床位11000元,我市提高到每張床位財政補貼17600元,;我市將城市中小學公用經費和免學雜費標準提高到小學525元/生·年,、初中725元/生·年,均遠高于省定小學264元/生·年,、初中375元/生·年的標準,;另外在一事一議、政策性農業(yè)保險,、農村低保等項目都有不同幅度的提標擴面,。一項項民生工程,給全社會帶來了新的期盼,。
為了積極推動實施2014年33項民生工程,,市財政和各民生工程相關任務部門具體落實,積極制定切實可行并富有創(chuàng)新性的辦法,,做到結合民生工程實施特點,,突出民生工程工作重點,規(guī)范民生工程運行管理,,確保全市各級各部門全力助推民生工程實施,,按時、高效,、保質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今年,我市積極推動實施2014年33項民生工程的六項舉措是:
——突出保障基本民生,。要求各級各部門既要積極進取,,盡最大努力抓緊解決最迫切的突出問題,又要從實際出發(fā),,樹立“底線思維”,,充分考慮各方面條件和承受能力,,集中力量保障好基本民生,循序漸進,,逐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推行項目分類管理。改進民生工程管理方式,,將新近納入,、實施難度較大、需要重點推進的項目作為考核類項目,,定期開展暗訪,、巡視等督查活動,實行月度考評制度,,考核成績納入市政府目標考核,,推動項目有序實施。將機制健全,、運行常態(tài)化,、任務即將完成的項目作為督導類項目,由主管部門負責指導,、督促,、檢查,、評價,,民生辦定期匯總通報,條件成熟后逐步退出,。
——明晰民生事權責任,。合理劃分市、縣區(qū)的基本民生事權和支出責任,,項目建設以中央,、省、市級投入為主,;建后管養(yǎng)的事權和支出責任在縣區(qū),,部分項目管養(yǎng)經費市級予以支持。逐步賦予縣區(qū)項目安排自主權,,更好地發(fā)揮資金,、資源和資產的集聚效應。
——強化民生資金保障,。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科學統(tǒng)籌年度財力安排,厲行節(jié)約,、精打細算,,把有限的財政資金投入到民生保障中去,。各級各部門要編制民生預算,嚴格資金管理,,及時足額撥付,,確保民生工程實施需要。
——推行政府購買服務,。進一步厘清政府與社會,、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對適合采取市場化方式提供,、社會力量能夠承擔的民生服務,,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交由社會力量承接,,簡化管理流程,,降低行政成本,構建以政府為主導,、各種社會主體共同參與的民生服務供給保障體系,。各級各部門要通過調研、會商,,選取個別項目個別條件較好的鄉(xiāng)鎮(zhèn)開展試點,,運行成熟后總結推廣。
——健全績效評價體系,。加強特邀監(jiān)督員,、監(jiān)察審計、第三方評估等績效監(jiān)督,,充分發(fā)揮績效評價在項目選擇,、政策完善、資金安排等方面的導向作用,。統(tǒng)籌運用網絡新媒體等資源,,擴大人民群眾在民生工程決策、建設,、管理和評價等環(huán)節(jié)參與度,,推動民生工程不斷取得新成效。
(吳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