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里草長鶯飛,,壽縣正陽關(guān)孟家湖的蘆葦蕩里遍地都是蒿子,,蒿子剛冒個嫩芽,紅里泛青是最好吃的時候,。小姨拉著我,,拿著鐮刀這塊地里割一刀,那塊地里割一刀,,不一會籃子里就裝滿了,。
孟家湖是湖又不是湖,是“鳳城首鎮(zhèn)”——正陽關(guān)境內(nèi)的一片廣闊坦蕩的淮河灘涂濕地,,其地勢高于河床又略低于河堤,,故水漲而沒水落而出。這片灘涂地土質(zhì)松軟肥沃,,在每年的清明節(jié)來夕,,灘涂上便長滿了剛剛破土的蒿子,隨手采摘置于鼻端,,蒿香濃郁聞之頓覺神清氣爽,。在糧食短缺的困難時期,蒿子曾以荒野之味救濟了正陽關(guān)百姓,,人們冬季挖蒿根,,春季采蒿苔,做成蒿餅蒿粑充饑,,幫助大家度過了難熬的荒年,,因此正陽關(guān)人對蒿子有著特殊的情感,這也算是蒿子與正陽關(guān)的一段特殊情緣,。
蒿子有多種食用方法,,最常見的蒿子粑粑。蒿子粑粑主要以蒿子,、糯米,、臘肉為原料精制而成。每年農(nóng)歷三月三小孩就會跟著大人們?nèi)ゲ蓙磔镒�,,然后摘下蒿葉放入鍋中焯水后切得碎碎的,,混合臘肉丁和糯米一起放在盆中像和面一樣混合揉熟,,最后用手捏成一個個圓圓的小粑粑上水鍋里蒸熟,蒸熟后是為了方便保存,。吃的時候拿出來放入油鍋里煎得兩面金黃,、外焦里糯,混合著蒿子的清香,,吃著那叫一個爽口,。如今生活好了,想吃蒿子粑粑,,隨時可以去外面買,。但是,還是自己做的最有小時候的味道,,也許這里面充滿著對童年的回憶吧,。
蒿子炒臘肉也是讓人難以忘懷。蒿子摘去葉子和老根,,只留中間的嫩梗,,洗凈晾干,臘肉切片,,鍋中放少許油,,放入臘肉煸炒出油,加入姜,、蒜爆香,,再放入蒿子翻炒至斷生,再佐以鹽和生抽調(diào)味即可,。入口齒頰生香,。
涼拌蒿子也是我最愛。蒿子洗凈焯水,,過涼后擠干水分,,切斷放入碗中,加入蒜末,、生抽,、醋、鹽,、香油,、辣椒油等調(diào)料拌勻,倒入蒿子中攪拌即可,。拌好后翠綠誘人,,香味撲鼻,吃起來脆嫩可口,,清淡解膩,。
現(xiàn)在蒿子已經(jīng)成為正陽關(guān)的一道名菜,,孟家湖的蒿農(nóng)們利用大棚進行人工種植,蒿子已經(jīng)長得又高又粗,。如今,,即使在寒冬臘月,在菜市場里也能買到蒿子,,吃起來也沒有那么重的青氣了,,但是好像又失去了一些什么,也許就是原野里本來的東西,,就像我們漸漸長大,,漸漸老去,無聲中無意中丟失的東西,。
正陽關(guān)的蒿子,,是淮河岸邊搖曳的鄉(xiāng)愁,。春生野陌,,秋染霜色,這尋常草蔬,,裹著古鎮(zhèn)千年的煙火,,在晨霧與暮色里,訴說著光陰的故事,。
(洪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