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交往講究一個緣分,。一個人與一個地方相遇也是緣分。比如我與張李鄉(xiāng),,就有緣。
1980年我高中畢業(yè)后,,復讀了一年,,考大學無望,母親想給我找一個生活的門路,,讓我跟一位親戚學醫(yī),。因為弟妹多,農村剛剛實行土地聯(lián)產責任制,,家里缺勞力,,學了一年醫(yī)就結束了我的學醫(yī)生涯。但是,,從此我有了一位學醫(yī)的恩師,。恩師后來在張李鄉(xiāng)衛(wèi)生院當院長,給了我在30年前就去過張李的機會,。家住保義,,去張李要騎自行車,過雙門鋪大橋,,順楊西干渠往南,,近30公里路程,。那時候,都是土公路,,騎車去一趟張李,,下午回來已是筋疲力盡。艱難困苦的歲月,,我們失去了欣賞大自然的情趣,,至于張李是否閉塞,是否貧窮,,淠河是否美麗,,沒有什么概念。
沿淮地區(qū)有一句俗話:六臘不出門,。也就是說伏天不出門,。去張李的那天正是秋老虎肆虐的時候。說來也是神奇,,那一天,,淠河風涼颼颼的。我和朋友一行去采風,,我通過電視,、報紙及抖音與張李已神交已久。淠河的金沙灘,、“餃歡天”“院士之鄉(xiāng)”等等,,已令我們心馳神往。徜徉在張李鄉(xiāng),,是一種享受,。
按照朋友安排,我們多看,。多看,,也就是一個下午的時間。第一站去“餃歡天”生產基地,。閑暇時喜歡約三五好友到自己鎮(zhèn)上的“餃歡天”店吃一碗水餃,。品種多,滋味長,,經濟實惠,。進入“餃歡天”生產車間,一個醒目的牌子映入眼簾:“帶好孩子種好田,,一天能掙二百元”,。到“餃歡天”來打工的都是當地婦女,她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yè),,帶娃,、種田,、掙錢三不誤�,!帮湚g天”攪動了淠河灣,,也攪動了江淮地區(qū)�,!帮湚g天”告訴人們一個樸素的道理:只要用心,,只要定位準確,只要切合實際,,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偏遠地區(qū)辦企業(yè)也是可以做大做強的。
在去淠河灣的路上,,有一處展示張李人風采的名人榜,。有烈士,有院士,,而吸引我最多的是一名農村婦女——韓保信,。韓保信的照片下是幾行文字:油坊村好母親。單親母親的她硬是靠自己毅力,,將一雙兒女送到了高等學府,。她的兒子不但考上南開大學,還被保送到中國科技大學讀研究生,。鄉(xiāng)里宣傳的是家風,,是平凡人。
好人榜的轉彎處就是淠河灣,。到了淠河灣,,我們的心情格外激動。眼前,,白云、和風,、楊樹,、紅柳、沙灘,、碧水,、老牛、白鷺……讓我有了想改一改唐人張志和詩《漁歌子》的沖動:“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变暮訛硲撌沁@樣的:“淠河灣里白鷺飛,沙灘草青牛羊肥,。餃歡天,,板栗熟。天涯倦客不想歸”,。
看完淠河灣,,我們一行去看張李的路。沿著寬闊的瀝青路,,穿越一片板栗林,,來到太平橋。站在橋上舉目遠望,,遼闊純凈的藍天,,一望無垠的莊稼。煙霞與白鷺齊飛,,淠水揚稻浪之波,。村里人指著岸邊三棵柳樹告訴我們:“有一棵柳樹已經600多年了,現在村里把這棵樹移到太平橋上,,既保存了古樹,,又裝扮了太平橋畔的風景�,!迸笥颜f:“現在的張李一點也不偏僻,,合(肥)——周(口)高速經過這里,張李人出行更便捷了,�,!�
感悟著張李的美好,我腦海中蹦出四個字:張李之姝,!姝,,《辭海》這樣解姝:美麗,。古樂府《上山采糜蕪》:“新人雖言好,,未若故人姝�,!辨�,,也做美女解釋。古樂府《陌上�,!罚骸笆咕怖敉�,,問是誰家姝�,!�
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那夜,,我們留宿在淠河岸邊。淠河灣的夜風如濃濃的美酒,,醞釀著我們的情緒,。我們徜徉大堤,敘述著張李的美好,。一眼望去,,淠河里點點漁火與村莊里通明的燈火交相輝映,讓我突然想起元代劉因《夏日飲山亭》詩:“借住郊原舊有緣,,綠陰清晝靜中便,。空鉤意釣魚亦樂,,高枕臥游山自前,。露引松香來酒盞,雨催花氣潤吟箋,。人來每問農桑事,,考證床頭《種樹篇》�,!�
如果某一天,,因為城鎮(zhèn)化的進程過快,我們被鋼筋,、水泥壓抑得喘不過氣來,,找不到了鄉(xiāng)愁,那,,我們去哪里,?去張李,去淠河灣,。那里有淠水,,有沙灘,有百年板栗樹,,有黃牛背上的白鷺,,有溫柔的淠河風……“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毙翖壖裁鑼懙膱鼍澳睦镉校繌埨罹陀�,。
(陳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