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元前278年,戰(zhàn)國時期的戰(zhàn)神,、秦國名將大良造白起,,他所率領的秦軍精銳之師,再次攻楚,。
在水淹楚國陪都鄢郢(今湖北江陵,、襄陽一帶)之后,實施閃電般突襲,,一舉攻陷楚國的都城郢都(今湖北荊州紀南城),,焚毀楚國宗廟夷陵(今湖北宜昌),以絕楚人復其故土之心,。
白起,,拔郢。
大良造,,秦孝公時期至秦滅六國前,,秦國的最高爵位,掌握軍政大權,。這一時期秦國實行的是十七級爵制,,大良造是最高爵位。秦朝建立后,,實行二十級爵制,,大良造位列第十六位。
公元前278年,,正是楚頃襄王熊橫二十一年,,也就是他擔任楚王第二十一個年頭。
楚頃襄王熊橫,,一敗再敗,。
顯然,楚頃襄王熊橫不是秦昭襄王嬴稷的對手,。
國都陷落,,祖先宗廟被焚毀,大片國土被占,,這是楚國自立國以來從未有過的奇恥大辱,。
對于一貫倔強、悍勇和不服輸的楚人來說,,簡直匪夷所思,,根本無法接受這樣一個現實!
驚天噩耗傳到流放在外的屈原,,視國家名節(jié)高于一切的屈原,,悲憤交加,,懷抱一塊大石,,義無反顧地縱身一跳,,投入汨羅江自盡。
汨羅江位于今天的湖南省岳陽市,,汨羅江全長約253公里,,其中平江縣境內流經192.9公里,汨羅市境內61.5公里,。
屈原的氣節(jié),,撼天動地。
國不復存,,不愿茍活于世,。
屈原的寧死不愿茍活,不僅是對國破的悲憤,,更多是在表達他對于楚懷王,、楚頃襄王這個時代的悲情。
更是屈原對于楚王昏庸無能,,奸佞小人當道,,社會世風日下,國家頹廢千里,,這種無法改變的現實的無奈抗爭,。
屈原只能選擇,以命相搏,。
這是楚人屈原,,以他的精神、氣節(jié),、愛國,、不屈,給我們塑造的一個為文,、為人,、為民、為官的典范和標桿,。
我們的節(jié)日,,端午,誕生了,。
這是楚人,,給予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
2
楚人的先輩鬻熊,,不僅擔任周文王姬昌的火師這樣高級重要職務,,還成為周文王姬昌的老師,,指導周文王姬昌寫出傳世經典《周易》。
應當說,,鬻熊對周朝的締造作出了一定貢獻,,雖然不能算作周朝的開國元老,至少作為周朝的開國功勛沒有任何異議,。
正是因為這樣,,(西周的第二任王)周成王姬誦沒有忘記鬻熊所作出的貢獻,封鬻熊的曾孫熊繹為子爵,。
周朝的分封制,,主要分封兩類人:王族子弟和功臣。
諸侯國中,,屬于姬姓的有:魯國,、晉國、衛(wèi)國,、燕國,、蔡國、曹國以及管,、蔡,、霍、毛,、聃,、郜、雍,、滕,、畢、原,、酆,、郇等。魯國是周公旦長子伯禽的封國,,都曲阜(今山東曲阜),,是西周在東方的主要諸侯國之一;晉國是周成王之弟叔虞的封國,,都于唐(今山西翼城),。
西周分封的異姓諸侯國有:齊國,宋國,,以及紀,、楊、秦,、鄭,、吳,、楚等。
總的說來,,西周分封的諸侯國眾多,,其中以王族姬姓諸侯國為主,同時也分封了一些異姓諸侯國,。
楚國,,就是為數不多的異姓諸侯國之一,。
爵位最低,,子爵。
封地很小,,方圓五十里,。
最初的開始,楚國的開國之君熊繹,,對周王朝感恩戴德,、忠心耿耿。
這是熊繹發(fā)自內心,,也是楚國發(fā)自內心,。
熊繹與齊國、魯國等國君一起,,竭力輔助周成王和周康王,。西周著名的“成康盛世”,也有著小國楚國的貢獻,。
西周很長一段時間,,周王擁有至高地位和權力,王權也被周王牢牢掌控在手,,所封諸侯國,,無論同姓王族子弟,還是異姓有功之臣,,都能遵從周王號令,。
那個時候,周王經常召開諸侯們參加的討論國家大事會議,,但禮制等級森嚴,,楚君因為級別太低,通常都被排除在中心之外,,只有列席會議的資格,,話語權極小。宴會的時候,,楚君上不了席位,,更不要奢望主席(主桌)了,。大多數時候,楚君只能在廚房幫助添柴燒火,、端菜,。
很長時間,小諸侯國楚國,,都被西周以中原為主的主流社會拒之門外,。
每次去參加周王召集的西周諸侯大會,楚君回來后,,很長時間都不開心,。
楚君在心里認為,自己和楚國對周王和周王朝貢獻很大,,但周王卻沒有給予相應的獎賞,。
這些獎賞包括:爵位的提級、封地面積的擴大,、禮制的提升,、周王的看重和認可等等。
一句話,,楚君認為,,自己作出的貢獻與得到的實際認可,嚴重不匹配,。
漸漸地,,楚君對周王開始心生不滿。
時間久了,,楚君心里對周王的積怨越來越深,。
3
時間過得很快,一百多年很快過去,。
楚國到了第六任國君,,熊渠(公元前886年-公元前877年,擔任10年楚君),。
熊渠,,很有進取心,也很有野心,。熊渠擔任楚君的時候,,姬燮擔任周王,也就是周夷王,。
《史記 楚世家》記載:當周夷王之時,,王室微,諸侯或不朝,,相伐……
熊渠緊緊抓住這個時期,,周夷王無能軟弱,,周王室衰微,中原動蕩,,這樣一個千載難逢機會,,四處征伐擴張,開疆拓土,,把楚國的勢力推進至江漢平原,。
楚國在熊渠的任上,疆域得到大幅度拓展,,國力興盛,,綜合實力強大起來。
楚國,,再也不是那個只有方圓五十里封地的“偷牛小國”,。
熊渠野心和雄心展現,,分別封自己三個兒子為王,。大兒子熊康為句亶王,二兒子熊紅為鄂王,,小兒子熊執(zhí)疵為越章王,。
“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謚號,!”
楚君熊渠石破天驚地喊出了全體楚人的集體心聲,。
周夷王去世后,他的兒子姬胡接任,,此為周厲王,。
周厲王極為殘暴。
熊渠擔心遭到周厲王討伐而招致滅國,,于是,,取消了自己三個兒子的王號。
熊渠所為,,在當時所有諸侯國,,都想為而不敢為。
僭越,。
這是“楚不服周”的初始,。
從熊渠開始,“楚不服周”已經公開化了,。
周王和諸侯們,,心里如同明鏡一樣。
4
公元前740年,,熊通接任楚王,,這就是在楚國歷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的楚國第十七任王,,楚武王。
楚武王熊通即位后,,立下“欲以觀中國之政”的奮斗目標,,著力向東、北兩面擴展領土,。
實行鐵血政策,,對外強硬,從不妥協(xié),。
《史記·楚世家》記載:三十五年,,楚伐隨。隨曰:“我無罪,�,!背唬骸拔倚U夷也。今諸侯皆為叛相侵,,或相殺,。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請王室尊吾號,。”
翻譯成為今天的白話文,,大致意思:
楚王熊通攻打隨國,。
隨國的國君很不能理解,問楚王熊通:我又沒有招惹你,,你怎么說打我就來打我呢,?
意思是,你講不講武德,?講不講規(guī)矩,?
熊通說,你們不都說我是南方蠻夷嗎,?既然我是南方蠻夷,,就不需要遵守你們中原周朝的規(guī)矩。想打你,,就打你,!不需要理由,我也不遵守周朝的規(guī)矩,。你要想不挨打,,你去給周王匯報,把我的爵位等級提拔一下。
楚國一直是子爵,,熊通想提拔一下爵級,,似乎可以理解。
隨侯只能照辦,,向周恒王姬林稟報了楚君熊通的請求,。
沒有想到,被周恒王姬林一口回絕,。
楚君熊通惱怒異常,。
公元前704年,楚君熊通稱王,,史稱楚武王,。
楚武王熊通稱王,開諸侯僭號稱王之先河,。
當時周王室衰微,,對楚國無可奈何。
“楚不服周”徹底公開化,。
“吾蠻夷也”成為“楚不服周”經典名言,。
直到春秋五霸之一楚莊王熊侶稱霸諸侯、陳兵洛邑,、問鼎中原,,“楚不服周”達到極致。
“吾蠻夷也”,!
“楚不服周”,就是楚國和周王朝對著干,,針鋒相對,。
表現在文化風尚方面,尤為突出,。
5
周朝尚右,,楚人尚左,就是楚人以左為上,。
古人講方位的上下,,除了東、西,、南,、北之分,還有左右之分,。楚國的職官,,左司馬、右司馬,以左司馬為上,;左尹,、右尹,以左尹為上,;左領和右領,,左史和右史,以左為上,。楚國的三軍,,分為左、中,、右,,中軍是主力,以左軍為上,。楚王的親軍分為左廣,、右廣,原定各管半天,,從邲之戰(zhàn)以后,,以左廣為先。楚國還設立一個獨有的官職左徒,,大詩人屈原,、戰(zhàn)國四君子楚相春申君黃歇,都擔任過左徒之職,。
隨著楚國的強大,,尤其是成為春秋五霸、戰(zhàn)國七雄之后,,楚人尚左(左為上)的風尚,,在諸侯國得到追隨效仿和普及。
《史記 魏公子列傳》記載:魏有隱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貧,為大梁夷門監(jiān)者,。公子聞之,,往請,欲厚遺之,。不肯受,,曰:“臣脩身潔行數十年,終不以監(jiān)門困故而受公子財,�,!惫佑谑悄酥镁拼髸e客,。坐定,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疤撟蟆�,,就是空出車里左邊的座位(上位),留給侯嬴,。這表明,,在魏國,效仿楚國禮制風尚,,實行“左為上”,。
楚人“尚左”,“左為上”的風尚一直傳承和沿襲至今,,成為今天的文明禮儀和文化風尚的標準,。
會議座次,遵循“左為上”,。就是出席會議最高職務者(主賓)居中,,其左為上,其右次之,。
列隊站位次序,,遵循“左為上”。
餐敘宴會座次,,遵循“左為上”,。
追根溯源,原來今天的“左為上”,,都是楚人“尚左”風尚的沿襲和承續(xù),。沉浸入我們的生活中,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地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
6
楚人認為自己是火神嫡嗣,、日神遠裔,,日神居住在東方,太陽每天從東方冉冉升起,,因此,,崇尚東方。
楚人尚東,,表現在很多方面,。
“上位東面”,就是坐西面東為尊位。楚人以東向(坐西,,面向東方)坐為最尊,,這是由于日出東方,尊者自應面日而坐,。
座席以東向最為尊貴,,同時以左為上。
《孔子家語·問禮篇》說:“坐者南向,,死者北首,,皆從其初也�,!闭f的是周人的習俗,。在周人的墓葬中所見的遺骨,通例為頭北腳南,。
這是周人的習俗,,楚人則不然。
在楚人的墓葬中,,遺骨都是頭東腳西,,也就是死者頭朝向東方。
這就不難解釋,,武王墩1號墓的九個槨室,,東一室、東二室隨葬品最為珍貴,,超過楚幽王墓出土的鑄客大鼎規(guī)制的武王墩墓青銅大鼎,,就是隨葬在東一室。因為,,楚人尚東,,一定會把最為珍貴的物品,隨葬在東面的槨室,。
如果武王墩墓主人(已基本鎖定為楚考烈王熊完)的遺骨,,并沒有受到歷史上盜墓者的侵擾,而是保存完好,,那墓主人一定是保持著頭向東方,。
淮南地區(qū),尤其是壽縣地區(qū),,今天仍然沿襲和保留著楚人的喪葬習俗,,包括墓向、死者頭部朝向,。后來隨著火化的推行普及,,才有所弱化,。
湖北荊州地區(qū)喪葬習俗,和壽縣地區(qū),,居然有著驚人的相似,。
這也不難解釋。畢竟,,荊州和壽春,,都曾經是楚國的都城所在之地,楚人風尚肯定沿襲相似,。
7
楚人確信自己是火神嫡嗣,、日神遠裔,對此深信不疑,。由此,,帶來了楚人對于顏色的特殊偏好和喜愛。
日中有火,,火為赤色,,所以楚人尚赤。
青赤黃白黑,,五色,。
楚人喜歡和偏愛赤色,也就是紅色,。
《墨子·公孟篇》說:“昔者,,楚莊王鮮冠組纓,絳衣博袍,,以治其國,,其國治�,!�
“絳衣”就是赤色的衣服,。
楚莊王因為喜歡穿色彩鮮艷的紅色衣服,所以把楚國治理得繁榮昌盛,,成就霸業(yè),。
赤色,被視為力量和勇氣的象征,。
這更加堅定了楚人對于赤色的崇拜,。
楚人尚赤之風,相沿不衰,。
各地楚墓出土的漆器,黑底朱彩,,絕少例外,。
在楚國故都陳城所在地,,今天的河南省周口市淮陽區(qū),發(fā)現的楚國車馬坑,,發(fā)掘出土了多面楚軍戰(zhàn)旗,,都是火紅色。
武王墩1號墓,,出土了數量眾多的楚國漆木器和彩繪木桶,,其底色皆為鮮艷的暗紅色。
8
楚族,,是華夏族的一個分支,。
楚族和自己所屬的華夏族崇拜龍不同,楚人崇拜鳳凰,。
《山海經》記載,,禱過山再向東五百里的地方,叫作丹穴山,。山上遍布著許多黃金,、美玉。丹水從山中流出,,向南流去,, 注入渤海。山中生長著一種五彩斑斕的鳥,,名叫鳳凰,。
這種神鳥,雄鳥為鳳,,雌鳥為凰,。
鳳凰是吉祥的象征,為人們帶來和平與安寧,。
神話傳說中,,鳳凰死后,身體燃起大火,,其在烈火中獲得重生,,并獲得更強大的生命力,此為“鳳凰涅槃”,;如此周而復始,,鳳凰獲得了永生,此為“浴火重生”,。
楚人的先祖祝融,,是鳳鳥的化身。這可能是楚人崇拜鳳凰的歷史根源,。
楚莊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這個典故里的那只神鳥,就是鳳凰,。
《史記·楚世家》記載,,楚莊王在與晉國作戰(zhàn)時,曾經在申城見到了一只鳳凰,,并將其視為上天的祥瑞,,從而極大增強戰(zhàn)勝強敵的信心。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在推翻秦朝后,,在西楚的都城彭城遇見一只鳳凰,項羽將其視為自己的天命象征,,極大提升了其試圖作為天下共主的認同基礎和聲望,。
楚人對于鳳的崇拜,無處不在,。在出土的楚國的文物中,,鳳的圖像、繡像和雕像很多,,楚人衣服上的刺繡圖案也是以鳳為主要內容,。
武王墩一號墓出土的鳳鳥虎座鼓架,兩只老虎相背而立,,虎身分別站立一只鳳凰,。鳳凰昂首屹立,口銜寶珠,,身上翎羽精細,。虎鳳精神抖擻,,似乎在為楚人擂鼓壯威,。
9
楚國,一個有著強烈統(tǒng)一中原渴望和壯志雄心的國家,。
為了實現這一宏偉目標,,楚人養(yǎng)成了尚武悍勇的個性,也養(yǎng)成了百折不屈,、奮發(fā)進取,、絕不服輸的精神性格。
楚人從方圓五十里的“偷牛小國”,,憑借自己的不斷進取,,勵精圖治,把楚國帶到了“春秋五霸”和“戰(zhàn)國七雄”這樣的巔峰,楚國因此成為戰(zhàn)國時期疆域最廣,、綜合實力第二(第一為秦國)的大國強國,。
這些都不可能憑空得來。
當我們沿襲著“左為上”,,當我們沿襲著崇尚東方,當“龍鳳”融為一體,;
當紅色成為我們今天信仰的顏色,、旗幟的顏色,成為我們奮斗,、進取的底色,;
楚人,早已融進漢人,。
楚族,,也早已成為漢族。
800余年的楚人風尚,,歷經2000余年的淬煉,,已經成為中華風尚、中華文化,、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
楚風獵獵,薪火接續(xù),,生生不息,。
(沈國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