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一個周末,陽光明媚,,有幸走進鳳臺縣新集鎮(zhèn)陳巷花鼓燈生態(tài)村采風,,領略獨樹一幟的“陳派”花鼓燈藝術之鄉(xiāng)的魅力。
車子駛入一小廣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陳巷村黨群服務中心幾個大字,。“這兩層樓房是陳巷村的村部辦公樓,,緊挨村部的右邊的三層樓房就是村史館,,陳派花鼓燈陳列館和陳敬之故居在村部的左邊,就是廣場的北面,�,!标愊锎遑撠熑艘贿厽崆榻哟贿呄蛭覀兘榻B,陳巷村是安徽陳派花鼓燈的發(fā)源地,,被譽為中國花鼓燈之鄉(xiāng)的美稱,,是著名花鼓燈藝術家、教育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花鼓燈傳承人,、花鼓大師“一條線”陳敬之先生的故鄉(xiāng)。近幾年,,為了更好地弘揚好陳派花鼓燈藝術,、傳承好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陳巷村利用老村委會大院,,立足村里特有的花鼓燈文化,,打造了安徽省首家花鼓燈村史館。
講者動情聽者動容,。館內展示的每一件實物,、影像、文字和場景,,每一個物件都有一段故事,,都是記錄村莊歷史文化發(fā)展和時代變遷的有力見證。馬燈,、煤油燈,、縫紉機、陶罐,、農用工具耙,、鋤頭、BB機,、大哥大……看著這一件件熟悉又陌生的物件不禁讓人感慨萬千,。然而,這些物件的收藏背后又都有著村支兩委及愛心人士共同辛苦努力付出的汗水,。這怎么不讓人感動,。館內陳列的彩扇,、手巾,、鑼鼓等花鼓燈表演道具以及各個時期的演出照片,尤其是花鼓燈藝術大師,、國家首批非遺傳承人,、陳派花鼓燈的奠基人陳敬之的雕像和獲獎榮譽,引起大家的興趣,,全程領略了陳派花鼓燈史,,激動之情溢于言表,紛紛拿起手機拍照留念,。鳳臺花鼓燈因安徽省唯一命名的陳派花鼓燈而名揚國內外,,在2006年5月,鳳臺花鼓燈經(jīng)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陳氏流派花鼓燈奠基人是著名花鼓燈表演藝術家,、教育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中國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陳敬之先生,。陳敬之于2012年9月去逝,,享年94歲,他把一生的時光全部獻給了摯愛的花鼓燈藝術,。在長達80多年的藝術生涯中,,他視藝術為生命,他創(chuàng)立的花鼓燈“陳派藝術”,,獨樹一幟,,技壓群芳,為花鼓燈藝術增添了無限光彩,,在中國舞蹈界享有很高聲望,,他被中國舞協(xié)譽為國寶級藝術大師。他創(chuàng)作的獨舞《游春》已成為安徽花鼓燈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劇目,。
百聞不如一見,,雖對鳳臺縣花鼓燈藝術大師陳敬之先生的事跡早有耳聞,但如今站在一代花鼓燈大師的藝術雕像前,,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特別是陳老一只手拿著彩扇高高舉起,一只手拿著手巾在腋下的動作成為花鼓燈史上永恒的經(jīng)典,。不僅如此,,陳敬之獨創(chuàng)的顫、顛,、抖“三字經(jīng)”,、舞步上的“風擺柳”、形體上“三掉彎”,、扇花上“三指夾”等都堪稱花鼓燈藝術的傳奇,。透過一幅幅劇照,我眼前仿佛看到了陳敬之先生正手拿彩扇在廣場門前翩翩起舞,,用他那空靈般“清音”唱出絕世之腔,,憑借“一條線”舞紅了大江南北、淮河兩岸,,舞出了花鼓燈的靈與魂,。再看看榮譽墻:安徽省陳氏流派花鼓燈原始生態(tài)村、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習基地,、安徽省民間藝術之鄉(xiāng),、中國民間文化藝術花鼓燈之鄉(xiāng)、少兒藝術示范基地,、中國花鼓燈藝術研發(fā)基地,、個人被授予中國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和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項目(花鼓燈)代表性傳承人及多項國內外大獎,真是數(shù)不勝數(shù)。通過這些獎牌和獎狀,,可以看出陳老執(zhí)著追求花鼓燈藝術是一般人所不能及的,,花鼓燈是他一生牽掛,甚至在他92歲高齡時還能在眾人面前舞動花鼓燈經(jīng)典動作,,可以說是生命不止,,研舞不息。他這種為藝術獻身的精神怎能不令世人欽佩感動,。
從陳列館后門走進去,,就是一代花鼓燈藝術大師陳敬之故居,三間瓦房,。房屋的左邊是陳老的墓地,。講解員告訴我們,根據(jù)陳老的生前遺愿,,死后把他葬在家鄉(xiāng)的故居,,可以繼續(xù)聆聽鄉(xiāng)親們跳花鼓燈……
結束參觀時,望著漸行漸遠的陳巷村史館,,心中感慨萬千,,享譽中國舞蹈界“淮畔幽蘭”的一代國寶級藝術大師陳敬之老先生一生牽掛的花鼓燈事業(yè),正在鳳臺繼續(xù)地得到傳承發(fā)揚,,一批批年輕的花鼓燈人茁壯成長,。沐浴著冬日暖陽,陳敬之老先生那高高舉起的彩扇在陽光下愈發(fā)鮮艷奪目……(高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