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午后,我走進古城一個小巷里,,一面南墻之上,拼裝的飽經滄桑的石頭,,平面而不同形狀,,不同色彩,不同印痕,,都集中在相同的歲月里,,無聲地說著滄桑,坎坷和經歷,。古城的風情,,如秋天的色彩,繽紛萬種,。古城的文化,,又如這石上的斑紋,積淀豐富,。古城的民俗流動著韻味,,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鐫刻了小城人獨特的性格和精神,。小城的每一處地方,,只要留心觀察,都會發(fā)現有故事存在。人間煙火處,,最是鄉(xiāng)愁地,。小城,藏著很多秘密的東西,,待我們慢慢去發(fā)現,,記錄……
這個巷子叫白帝巷,我不知道它的由來,。但我知道在四川有個三面環(huán)水,,雄踞水陸要津,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的白帝城,。那個小城在東漢毀于戰(zhàn)火,,是不是后代在戰(zhàn)爭中逃離到了小城?安居在這個地方,。它又與距離巷子后不遠的白塔有什么關系呢,?
每一方石頭都是時光里的見證者,它們靜靜地鑲嵌在墻里,,把厚重藏在紋路里,,把鮮活留在小草的生命里,把希冀染成綠色,,再漸漸繽紛,!其實每一個鮮活的生命在石的面前都是脆弱的,經不起與石的碰撞,,與石堅守的持久,!
向北與白帝巷平行相隔五十米的有個馬營巷,如今沒有留下任何的舊跡,,留下的只有傳說,。這里住著一位陶姓老人,今年已經九十四歲了,,我經過時他坐在門口,,他的老家在鄉(xiāng)村陶店,來此居住已經六十多年了,。他告訴我一個傳說,,古代有帶兵打仗的住在巷子里,營房里有個大官,,一個蚊蟲盯了他的腿,,被他一巴掌打死,他非常氣憤,,大罵一聲,,聲高如雷,。從此巷子里再也沒有了蚊蟲。陶老頭說,,幾十年沒有用過蚊帳,。
小城里的故事傳說多得很,就像每一個石頭都不一樣,。而石頭的品行是忠誠,、無畏、堅韌和自強,。壽州白石塔,,初建成九層,基座是巨大的山石,,穩(wěn)固而忠誠,,如今依然還留著固有的基臺。古代塔是一個城的象征,,淮河里的一葉扁舟,,遠遠地看到塔尖,便知道城池的方位,。如果有一天,,壽州的白石塔得以復建,恢復舊觀,,那么我一定會到淮河里乘一葉小舟,,望一望古城的方向,重溫那一首蘇軾的詩:“平淮忽迷天遠近,,……壽州已見白石塔”,。
白帝巷中段向南20多米有一個拐頭,走進去有一口古井,。周圍百姓都來打水,水很旺,,滋養(yǎng)了這一方生息,。古井周圍是一排排古房子,古時住著一個陜西來的富商,,稱為陜西會館,。老房子如今還留下幾間,已成為公房,。記得還是去年冬天的時候我走進過這個古巷,,曾遇到兩位老人,得知,,老會館的主人在很早時候去了北京,。三十年前,,從北京來了四個女子,來到古城巷內尋找祖輩老屋,。原來是老主人的女兒們,。她們徘徊許久,久久不愿離去,,臉上掛著鄉(xiāng)愁,!
我在墻邊徘徊,想從石上看到過去的時光,。墻對面的一扇門打開,,出來一個人,走進的初中同學,,回來看望母親,,她驚訝和感慨,好多年沒見了�,�,!從畢業(yè)大概有四十年了吧。是啊,,歲月匆匆,。突然想起詩: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又是秋天了,,看到石上的斑斑點黃,我想這應是鑲嵌的落葉,,與石融化了,。“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石頭與人類是有緣的。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時光行走在古城小巷,慢慢更新的石階漸漸圓潤平滑,,而我們在慢慢地消耗自己的肉體,,唯有思想可以飛翔!(王曉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