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皇隸屬于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區(qū),近現代以來,,出了很多革命歷史人物,其中,,就有一位因受早期中共黨員程錫簡影響而成為中共黨員,、被載入地方史冊的中共早期地方黨員程漢丞(祥麟)。
程祥麟字漢丞,,少年時期飽讀詩書,,后同程錫簡、程延釗,、程汝柵,、程汝瑞等十余名同鄉(xiāng)轉讀于壽縣公學,尤與程錫簡又名西儉,、字竹軒,、號闊庭,程延釗字劍秋者相處甚厚,。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此時的革命形勢發(fā)展迅速,,社會各階層的革命活動風起云涌,,共產黨的聲望也越來越高,。為發(fā)展組織,開辟工作,,擴大影響,,中共上海大學黨組織決定派出部分骨干深入農村開辟新區(qū)。1924年秋,,就讀于上海大學,,在校時就加入中國共產黨、原壽州公學同學程錫簡與祁集鄉(xiāng)黃泥崗人黃天伯(永泰)受上海大學黨組織委派回家鄉(xiāng)汪廟,、高皇,、泥集一帶發(fā)展組織、開展革命活動,。作為曾經的同學與好友,,程漢丞在程錫簡等人的教育影響下,積極投身參與到組建地方婦女會和小學教師聯(lián)合會的發(fā)起與成立等各項活動,,四處奔走宣傳馬列主義,、倡導平等自由,組織反霸減租和雇工罷工,。在程錫簡等人的組織領導下,,潘集地區(qū)暴發(fā)了由地方農會發(fā)起雇工罷工和因時任國民黨縣長寧紀光欺壓民眾和私賣學產田一事,引發(fā)起社會各界聲勢浩大的“驅寧”運動,。上千名教師和各界人士云集一處,,召開驅寧大會。大會高呼口號,,散發(fā)傳單,,并舉行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迫于民眾壓力,,嚇得寧紀光匆忙外逃,,被逼下野。
這時共產黨員吳勤吾,、劉耀華,、王介甫等,乘勢進入學校,,開辦了民眾教育館,,并編寫了喚起民眾的《千字課本》,繼續(xù)開展革命活動,。
1927年,,程錫簡、廖運周等人赴南昌起義失敗后,,又潛入33軍學兵團,。不久,,深受上級信任,掌握學兵連武裝,,任正陽關學兵連副連長和中共學兵連支部書記的程錫簡受黨指示,,領導正陽關學兵連暴動遭受挫折,再次受黨指派回到高皇,、汪廟開展革命工作,,此時程漢丞與程錫典、程晉科等人被正式發(fā)展為中共黨員,,并按黨的指示組建中共高皇特別小組,,不久小組改建為特別支部。此時的程漢丞已由當初的革命活動積極參與者,,成長為堅定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
《中國共產黨安徽省淮南市組織史資料(1923—1987)》記載:1930年6月,阜陽中心縣委遷離鳳臺后,,中共鳳臺縣第二次代表大會在潘集齊王廟小學召開,。鳳臺“二大”的召開到1932年10月,全縣共有5個區(qū)委,,其中高皇區(qū)委于1930年6月建立,,轄6個黨支部,黨員100名,,程漢丞任書記,。而此時整個鳳臺縣5個區(qū)委所有黨員數總共為170名。
潘集區(qū)新四軍研究會原會長程之光在其《星火淮岸的革命活動》史料文章中記載:程錫簡回到家鄉(xiāng)高皇寺(今屬潘集區(qū)高皇鎮(zhèn))后,,在先后發(fā)展程錫典,、程伯天、程漢丞,、程際(繼)魁、程晉科,、王世美,、孫廣賢、丁文山等入黨的基礎上,,將黨小組改建為黨的特別小組,,由程錫簡任組長。時不久,,高皇改建為特別支部,,程錫簡、程漢丞先后任特支書記,,活動范圍由高皇寺,、汪家廟擴展到洛河街,、許黃崗、溝北陳家一帶,。遂之,,汪廟、洛河等地黨組織建立,。
廖運周,、吳樂平、吳學敏3人回憶《鳳臺地區(qū)的早期農民運動》中寫道:1928年農歷6月6日,廖冠洲(廖運周)和許德華(許光達)在廖家灣地區(qū),以黨組織為核心,發(fā)動了廖家灣方圓幾十里的四,、五百名雇農參加的,為增加雇農工資的大罷工,。罷工持續(xù)了一個多星期,終于迫使地主答應了增加雇農工資的要求。雇農工資由原來的六元,、八元,、十二元,增加到十二元、十六元,、二十四元,取得了“六·六”罷工的完全勝利,初戰(zhàn)獲勝,影響極為深遠,。
1930年8月15日晚,高皇地區(qū)黨組織在蘆塘墳附近空湖里召開了農協(xié)會員大會。程漢丞(祥麟)主持會議并講了話,號召大家起來同地主土豪作斗爭,并具體提出了改善雇農生活條件,逢會期間給雇農假日,不準地主打罵雇農,遇到淹灣時不準解雇雇農,以及增加雇農工資等條件,作為統(tǒng)一的行動綱領,。會后,雇農們一致向地主提出上述要求,不答應條件就罷工,。地主看農協(xié)威力之大,被迫答應了全部條件,這是黨領導下舉行雇農大罷工的勝利,。
1932年6月,因張國燾“左”傾路線的影響,,給皖北各縣黨的工作造成重大損失。10月13日,壽縣中心縣委派中共中央巡視員兼壽縣中心縣委宣傳部長張國誠赴鳳臺主持召開了鳳臺黨的活動分子會議,針對鳳臺領導力量薄弱,,干部思想消極的狀況,會議決定解散鳳臺縣委,,成立中共鳳臺縣臨時縣委員會,屬壽縣中心縣委領導,。臨時縣委由3人組成(領導成員不詳),。臨時縣委成立后,鳳臺黨的狀況和全縣革命斗爭形勢繼續(xù)惡化。
1933年2月,壽縣中心縣委根據鳳臺縣黨的狀況和斗爭的需要,派仇西華主持召開了鳳臺縣黨的會議,。此后,,壽縣中心縣委又兩次改組了鳳臺縣委。由于斗爭形勢急劇惡化,1934年10月,鳳臺縣委機關遭到破壞,負責人轉移到外地,活動終止,。此時,,程漢丞成功擺脫叛徒的告密抓捕,遠走他鄉(xiāng)隱藏行蹤,,暗中仍尋找黨組織,。
1938年3月,原鳳臺縣委委員丁文同回到鳳臺,,與孫廣賢等聯(lián)絡當地的地下黨員組織秘密支部,。1938年4月,,經中共安徽省工作委員會批準,成立中共鳳臺縣委,,程漢丞任縣委委員,。1940年10月,中共鳳臺縣委建立政權組織,,鳳臺縣三區(qū)政府機關設在萬福集,,轄有5個鄉(xiāng)鎮(zhèn)政府。鳳臺縣委成立后,,程漢丞立即投入抗日斗爭,,組織抗日宣傳,開展除奸活動,,使潘集這塊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后期,,革命斗爭暫時停寂的土地,重新燃起革命的火種,,開啟打擊日本侵略者的波瀾壯闊的英勇斗爭,。
1939年5月下旬,丁文山帶領六人槍夜襲了住在許家崗的偽軍,活捉國民黨鳳臺縣二區(qū)維持會長許魯初,俘虜偽軍30多人。翌日,丁文山等在古溝集召開群眾大會,槍斃了罪大惡極的漢奸許魯初,。這次除奸,為民除了害,擴大了黨在群眾中的影響,。
1939年6月,新四軍游擊支隊一部在司令員兼政委彭雪楓的率領下東征淮上,在懷遠、鳳臺等地發(fā)展抗日力量,打擊日偽勢力,。3個月后,彭司令率部回師渦陽,。這一次東征,擴大了我黨的影響,推動了鳳臺縣抗日斗爭的發(fā)展。1940年7月,司令員彭雪楓,、參謀長張震率部再次挺進鳳臺,、懷遠等地,并在懷遠的龍亢建立了淮上地委和淮上辦事處。豫皖蘇邊區(qū)黨委和淮上地委根據當時抗日戰(zhàn)爭的形勢,,決定開辟鳳臺抗日民主根據地,邊區(qū)黨委特員陳元良來到鳳臺,,對黨的地下組織抗日斗爭和敵偽情況進行了調查,向淮上地委寫了《關于考察鳳臺情況》的匯報,經地委上報邊區(qū)黨委批準,對鳳臺縣委進行改組,任命陳元良為縣委書記,隸屬淮上地委領導,邊區(qū)黨委并調633團2營協(xié)助鳳臺縣委開展對敵斗爭。
1941年4月,由于日偽軍的不斷掃蕩和國民黨掀起新的反共高潮,豫皖蘇津浦路西根據地形勢日趨嚴峻,豫皖蘇邊區(qū)黨委根據中央和華中局的指示,率新四軍四師和地方工作人員轉移到津浦路東活動,以擴大和鞏固津浦路東根據地,。4月底,鳳臺縣委率縣,、區(qū)武裝和大部分地方干部,分兩批隨四師轉移到津浦路東,留下丁文山、王懷友等在鳳臺堅持地下斗爭,。程漢丞隨新四軍四師轉移到津浦路東至蘇北洪澤湖一帶開展抗日游擊戰(zhàn)爭。(特約撰稿 程晉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