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黨的扶貧政策,,幫我邁過了這道坎!”一說起脫貧的過程,,鳳臺縣桂集鎮(zhèn)洼劉村脫貧戶韓立勤總是眼圈通紅,,除了對過去艱難日子的酸楚回憶,更多的是對現在黨的扶貧幫扶政策的無限感激,。
今年43歲的脫貧戶韓立勤,,原本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1999年,,韓立勤與丈夫結了婚,,第二年便迎來了兒子的出生。丈夫有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韓立勤便在家過著相夫教子的日子,。2005年,夫妻倆又生了一個女兒,,可謂是兒女雙全了,,兩口子對當時的日子很知足。然而,,天有不測風云,,2008年的一場車禍,,打破了韓立勤原本平靜幸福的生活,丈夫被奪去了生命,,肇事車輛也逃逸了,。得知丈夫去世的消息時,韓立勤整個人都蒙了,,看著兩個年幼的孩子,,韓立勤仿佛走到了絕望的邊緣。
丈夫的突然離世給韓立勤和孩子帶來了巨大的打擊,。未來的生活該怎么辦,?怎么過?那段時間,,韓立勤每天都沉浸在痛苦之中,,她感到既迷茫又無助。在親人的勸說下,,她暫時把兩個孩子托付給父母照顧,,自己只身前往深圳、北京等地打工掙錢養(yǎng)家,。后來由于父母身體不好,,韓立勤只好放棄打工,回到家中,。她上要孝敬父母,、公婆,下要養(yǎng)活兩個孩子,,僅靠著家中的八分薄地,,生活異常艱難。
在韓立勤人生最低谷的時候,,2015年,,鳳臺縣桂集鎮(zhèn)洼劉村扶貧工作隊進駐村里,通過走訪摸排,,了解到韓立勤家的境況,,將其建檔立卡納入了貧困戶,并針對她家的情況,,安排幫扶責任人進行重點幫扶,,幫扶人員和村干部經常到家中對韓立勤做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導,鼓勵她重新樹立生活的信心,,用柔弱的雙肩撐起這個家,。經過幫扶人員的不懈鼓勵,韓立勤慢慢從失去丈夫的悲痛中走出,,坦然面對現實,。村里首先讓她參加了村里組織的技能培訓,,讓其掌握了縫紉技能,隨后將她安排在扶貧工作隊引進的中凌鞋業(yè)生產車間里上班,,每個月有2000元左右的穩(wěn)定收入,,一年收入增加2萬余元,讓她在家門口就能就業(yè),。
“在家門口的鞋業(yè)生產車間里上班挺好,,一能照顧孩子,二是有了穩(wěn)定的收入,,這樣的扶貧照顧到了我的心里,。”韓立勤逢人便說,。2016年,,韓立勤家實現脫貧,她緊鎖的眉頭終于舒展開來,。
脫貧后的韓立勤不等不靠,,用脆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明天和家的重擔,也為她的家撐起了一片天,。同時,,扶貧工作隊對韓立勤家的幫扶力度不減,從產業(yè),、健康,、教育、生活上對她家開展了一系列的幫扶措施:工作隊按照政策為韓立勤建成了3千瓦的戶用光伏電站,,讓其每年增加收入1200元;在收益分紅分配上給予其傾斜,,并落實了相關扶貧政策,;2017年10月還為她家辦理了低保;在她的兩個孩子求學的過程中,,扶貧工作隊幫助她了解招生政策,,提供學校信息,讓她的兩個孩子享受了諸多減免優(yōu)惠政策,,今年,,她的兒子大專畢業(yè)已經實習了,女兒正在上高中,。同時,,每年春節(jié)、中秋期間,,幫扶單位和社會各界來村里慰問和獻愛心時,,韓立勤家總是第一個被“照顧”的對象,。
特別是今年疫情期間,為了解決她家兩個孩子上網課的問題,,工作隊和村里及時為她家免費安裝了寬帶網絡,,并免去其網絡費用。對此,,韓立勤和兩個孩子專門跑到村里向工作隊和村里表達了感謝之情,。
“如果沒有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沒有縣駐村扶貧工作隊和鎮(zhèn)村兩級的幫扶,,當初的我不一定能邁得過家庭變故的那道坎,,是他們和社會各界的關愛讓我過上了好日子,邁入了新生活,�,!表n立勤的話語間充滿了感激。
如今,,兒女已漸漸長大的韓立勤每天的生活都很有規(guī)律,,白天到村里的車間上班,晚上到村里的廣場上跳跳廣場舞,�,!白詮姆鲐毠ぷ麝犨M村以來,村里的路都修平整了,,村道上的路燈亮了,,村民們活動也有場所了,最重要的是村民們的收入增加了,�,!闭f起目前的生活,韓立勤的臉上寫滿了幸福,。她相信,,通過自身的努力,更好的生活還在后頭,!(記者 劉銀昌 通訊員 耿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