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駐村扶貧隊員,面對鄉(xiāng)村學校缺少外語老師的難題,,他主動請纓,,義務支教,有效地補齊基礎教育的短板,,助力脫貧扶智,,用愛心搭起了一座義務支教橋。他就是淮南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駐鳳臺縣朱馬店鎮(zhèn)利民村工作隊扶貧專干姜春志,。
治貧先治愚,,扶貧必扶智。通過駐村走訪,,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駐村扶貧工作隊了解到,,利民村全村有33戶貧困戶122人,10戶有適齡教育兒童,,共計25人,約占貧困人口21%,;貧困戶家庭教育投入少,,教育意識淡薄。村小學近240個學生,,僅有12名老師,,農(nóng)村學校師資力量不足,教學基礎設施差,,尤其是學生和家長期望的英語課不能正常開展,,既制約學校教學工作的進行,又影響學生的教育成長,。一面是群眾急切的訴求,,一面是鄉(xiāng)村小學缺少英語老師的現(xiàn)狀,如何解決這個難題、做好教育幫扶工作立刻擺在工作隊的面前,。作為研究生畢業(yè)的黨員同志,,扶貧專干姜春志主動站出來,義務承擔支教工作,。他充分發(fā)揮自身學歷高,、英語好的優(yōu)勢,在做好扶貧本職工作之余,,都會堅持每周到村小學為孩子們上四節(jié)英語課,。這已經(jīng)成為駐村工作隊教育扶貧的重要措施之一。
“駐村扶貧和義務支教并沒有想象中的輕松,。農(nóng)村孩子英語基礎差,,既要向?qū)W校老師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又要結合入戶走訪契機,,有效地進行上門輔導�,!睘榱俗龊弥Ы處头龉ぷ�,,姜春志甚至還要擠用晚上休息的時間進行備課。
作為駐村教育幫扶的“聯(lián)絡員”,,姜春志還用愛心搭橋,,積極聯(lián)系選派幫扶單位,先后向清泉小學贈送桌椅110余套,,各類書籍近320冊,,極大地提高了教學硬件水平,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通過工會,、婦聯(lián)組織開展節(jié)日慰問,向全村十多戶貧困戶子女贈送書包,、文具,、字典、足球等學習和體育用品,;巧妙利用老校舍組建“愛心小課堂”,,為放學后的孩子提供集中學習場所,既解決放學孩子無人照看的問題,,又進行了教育幫扶,。
經(jīng)過持續(xù)深入的教育幫扶,利民村的教育基礎不斷改善,,無一人因?qū)W返貧,、因貧輟學,,群眾的教育意識普遍提高,接力義務支教深受群眾和社會認可,。(記者 劉銀昌 通訊員 耿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