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泉位于壽縣古城北門外兩公里處的鳳凰山腳下,以泉涌“珍珠”得名,,“珍珠涌泉”的奇景,,早在清代就被列入“壽陽八景”之列。珍珠泉在《水經(jīng)注》中有詳細的記載:“溪水導(dǎo)北山泉源,,下注漱石,,頹隍水上,長林插天,,高柯負日,,出于山林精舍右,山湫寺左,,道俗嬉游,,多萃其下�,!�
八月的一天,,我們驅(qū)車來游珍珠泉。從景區(qū)南門進去,,走不幾步,,便有一道溪流,,溪水映入眼簾,青碧如玉,,倒映著滴翠的山巒,,如詩如畫,美不勝收,。
往左一拐,,踏上溪邊的便道,一行人往珍珠泉的源頭走去,。這條山腳下的小道,,用條狀的木板鋪成,蜿蜒向前,,每隔一段距離,,路邊的石頭內(nèi)便藏有一只小喇叭,播放著優(yōu)美的曲子,,音樂聲影影約約,,似有似無。這時候,,大家走走停停,,一會兒抬頭觀山,一會兒俯首觀溪,,一會兒又側(cè)耳細聽,,任由那如水的樂聲漫過心頭,好不自在,�,;秀敝校矣X得自己就像在一首唐詩或宋詞中踟躇,,流連而忘返,。
“清清靈脈發(fā),閃閃瑞光浮,。塵垢難污潔,,珍珠不斷頭�,!蓖蝗�,,前面?zhèn)鱽淼囊髡b聲把我從沉醉中驚醒。緊走幾步,,拐過一個彎,,只見山邊的石塊上刻著一首詩,一位年輕的母親正在給兒子朗讀這首詩。這首詩的名字就叫“珍珠泉”,,為明代御史楊瞻所賦,。
再往前走,便到了珍珠泉的源頭了,。陡峭的石壁上,,一邊刻著“珍珠泉”,字跡都為紅色,,格外顯目,。巨大的山石下面,一汪碧水,,清澈見底,。細石、游魚一清二楚,,祈福者投下的硬幣在水底閃閃發(fā)光,宛如散在天幕下的星星在不停眨眼睛,。忍不住蹲下身子,,把手伸進水中,只覺得冰涼冰涼的,;用舌頭舔一舔手指,,微微有點甜;掬上一捧洗洗臉,,愜意瞬間流遍全身,,頓覺神清氣爽,暑意全無,。
正在這時,,從水底石縫中冒出一串水泡,你不讓我,,我不讓你,,迫不及待往水面上竄,好像爭搶著和游客打招呼,。這些水泡,,個個圓潤晶白,宛若一串珍珠懸于水中,,確實美麗,。
為了尋找最佳觀賞角度,我們踏著濕漉漉的石階,,小心翼翼翻過狹窄的山道,,來到泉的對面。從這邊看過去,,泉底一龍頭狀的玉石清晰可見,,仔細觀看,,甚至能看到龍眼、龍須,、龍唇,。相傳,當(dāng)年昭君出塞路過八公山,,人困馬乏,,又累又渴,領(lǐng)隊管事下令在八公山安營扎寨,。因為缺水,,就命人破土挖水,但是挖出來的水渾濁不清,,士兵喝了后上吐下瀉,。這時昭君看到如此景象,就把頭上戴的珠花扔在水里,。奇妙的是渾濁的水不在渾濁,,清澈見底,伴隨珍珠大小的水花浮起,。士兵大喜,,喝后甘甜,疲勞一掃而光,,此后泉水命名為珍珠泉,。
就在大家焦急地等待泉底涌出珍珠時,身旁的一位老人擊起了掌,,他邊擊掌邊說,,珍珠泉又名喜客泉,只要人鼓掌,,泉中“珍珠”便愈冒愈疾,,以此來喜迎佳客光臨。我們聞聽,,紛紛鼓掌,。果不其然,神奇的一幕出現(xiàn)了,,只見泉底冒出十幾串水泡,,一簇一簇的,葡萄般大小,,你推我搡,,縷縷不絕,蔚為壯觀。這時突然想起石壁上“萬斛明珠”四個字,,據(jù)說是清代同治年間安徽巡撫吳坤修書泉碑,,這樣的比喻和夸張,其絕妙卻是毋庸置疑的,!
眾人在泉邊或站,,或倚,或蹲,,或坐,;有瞪大眼睛的,有指指點點的,,有嘖嘖稱奇的,,有若有所思的,無不沉醉在這美妙的意境中,。剛才那位讀詩的母親,,帶著兒子站在我身邊。突然,,小男孩望著泉中不斷泛起又消失的“珍珠”,,自言自語:“珍珠,珍珠,,你們都到哪里去了呀,?我想帶幾顆回家,,送給爺爺奶奶,,送給好朋友,你們愿意嗎,?珍珠,,珍珠,如果你們愿意,,請告訴我一聲,,好嗎?”天籟般的童聲,,猶如另一股清泉,,直入我們的心田。是呀,,這么多美麗的“珍珠”,,我們可以帶一些回家嗎?(李永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