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小街上有五六戶賣牛肉湯的攤位,講究些的迎風(fēng)掛一幌子,,上面寫著“老顧牛肉湯”“平氏牛肉湯”,,更多的是簡單地懸一紙牌子,寫上諸如“兆坡牛肉湯”或者“好再來牛肉湯”,。一個燙牛肉湯的手藝往往傳了幾輩人,,可是味道還是那個味道,而每一家攤位上牛肉湯的味道又多多少少透著不同,。
燙湯的老板操作的可真夠熟練,!吆喝著鄉(xiāng)親要放什么,在大拇指,、食指,、中指的協(xié)作配合下,一把大漏勺里放入了肉片,、豆餅,、粉絲,迅速地往那用大塊的牛骨熬制而成的湯水中一浸,,白白的,,肥而不膩,里面又透著紅——那是辣椒的顏色,。
盛牛肉湯的碗一律是粗瓷大碗,,竹筷是預(yù)先泡在熱水里放在爐子上煮過的,干凈而衛(wèi)生,,已經(jīng)竄出陣陣香氣,。細看碗中,那牛肉片寬大而平展,,紋絡(luò)如花,;粉絲細長,光亮如冰絲,;翠嫩的香菜,,撮散于堆積如雪的熱湯上面,熱氣裊然,。碗的一側(cè)放置了一盞小碟,,半邊是鮮紅的辣醬,另一半是一瓣瓣金黃色的蒜頭,,醬蒜小碟冷冷的色調(diào),,反襯出大碗中盛出的牛肉湯更加香冽撩人,。
要上幾塊水烙饃,就著熱氣騰騰的湯水,,消融辣味的同時釋放了饑渴的味蕾,。趴在桌子上吃的,蹲在店門口喝的,,站著囫圇那美味湯汁的,,吃相酣暢淋漓。幾個鄉(xiāng)親被辣得直吸溜嘴,,可是味道是真的好,!周圍的食者無不紅光滿面,額頭見汗,。
幾十年傳承下來的鋪子,,熟客常常是絡(luò)繹不絕。早晨七點來喝湯的上班族有之,,大半晌午才姍姍來遲的食客有之,,拿牛肉湯作午飯或者晚飯的也有之。有攜家?guī)Э诘�,,有朋友聚會的,,有剛剛歇了活的民工,還有剛從外地才回來的,,就為喝著一口湯,。每一張桌子上,每一張臉上,,每一雙筷子間,,都洋溢著對幸福生活的簡單滿足。都說吃牛肉湯主要是品嘗那個味兒,,果然不假,有一口氣將碗中的湯喝完了的,,再去鍋上添些,,那是一概免費的。盡管天氣有些寒冷,,喝了碗夾雜著香辣味道的牛肉湯,,就如同喝了一壇千年的陳釀,寒意頓消,,精神抖擻,。再看那鍋里,氤氳出絲絲縷縷的熱氣,,老板娘又忙活著往里面加料和熱水,,準(zhǔn)備煮新的一鍋了,。
牛肉湯,哺育了一輩輩淮河兒女,,走出了淮南,,走向了全國。它不關(guān)乎風(fēng)花雪月,,且與老百姓的生活關(guān)系密切,。它讓能源城的老百姓看到了那慢熬風(fēng)花細燉雪月過程中的樸素與美好,追逐的不過是人間一碗煙火,。喝碗熱氣騰騰的牛肉湯已成為一種習(xí)慣,,無論歲月變遷,人們對于浸潤著濃濃鄉(xiāng)情,、鄉(xiāng)味的牛肉湯始終飽含著不一樣的深情,。(顧正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