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魯陽揮戈”出自《淮南子·覽冥訓》:“魯陽公與韓構(gòu)難,,戰(zhàn)酣日暮,,援戈而之,日為之反三舍,�,!睉�(zhàn)國時期楚國魯陽縣即今河南魯山縣,魯陽公即該縣的最高長官,。魯陽縣與韓國鄰近,,兩國之間經(jīng)常發(fā)生戰(zhàn)爭。有一次魯陽公率軍與韓國交戰(zhàn),戰(zhàn)斗非常激烈,。眼看天色已晚,,魯陽公舉起長戈向日揮舞,吼聲如雷,,使得太陽也倒退了三舍九十里地,。于是魯陽公愈戰(zhàn)愈勇,韓軍望風披靡,。揮戈可以讓太陽退卻,,后來“魯陽揮戈”就成為形容力挽危局的成語。
“魯陽揮戈”這個成語問世已經(jīng)2100多年,。由于其具有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氣概,甫一問世即廣泛流傳,,兩千余年竟至不朽,。
云其不朽,理由多多,。
其一,,應(yīng)用者廣泛。最早在詩文中引用成語魯陽揮戈的當屬東晉郭璞,。作為著名學者,,郭璞既是文學家和訓詁學家,又是道學術(shù)數(shù)大師和游仙詩祖師,。他在《游仙詩·四》中云:“愧無魯陽德,,迴日向三舍�,!弊髡呦蛲裣砷L生不老,,寫詩的用意是希望時光能夠倒流,感慨自己不能像魯陽公一樣,,舉戈一揮就使即將落山的太陽倒退三舍,,重新照耀大地。其后東晉左思《吳都賦》云:“酣湑半,,八音并,。歡情留,良辰征,。魯陽揮戈而高麾,,回曜靈于太清。將轉(zhuǎn)西日而再中,,齊既往之精誠,�,!痹诤嫼透栉柽^程中,時光悄然流逝,,作者希望西落的太陽能重回午間日盛之時,,重新回味這神仙似的生活場景�,!秴嵌假x》是左思《三都賦》之一,,因為《三都賦》而致洛陽紙貴,“魯陽揮戈”不能不被認為是提升《三都賦》品質(zhì)的用典范例,。后來南朝梁才尚未盡時的江郎江淹,,初唐四杰中的楊炯,、盧照鄰,,詩仙李白和詩圣杜甫,被杜牧并稱為“小李杜”的李商隱,,唐宋八大家中的白居易,,及至元馬麟,明劉基,、李東陽,、高明、汪廷訥,,清丘逢甲等各朝代的文壇領(lǐng)軍人物都在詩文中運用過魯陽揮戈典故,。甚至高層如南朝梁自立皇帝蕭紀《同蕭長史看妓》“想君愁日暮,應(yīng)羨魯陽戈”,,市井文人如清末吾廬儒《京華慷慨竹枝詞·電燈》“大地茫茫日暮時,,魯陽指日日仍馳”,都極為巧妙的將魯陽公的壯舉嵌入詩中,。延至當代,,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開國元帥朱德也曾在詩中將此成語加以熟練運用。
其二,,衍生語眾多,。“魯陽揮戈”是《淮南子》的原創(chuàng),,左思《吳都賦》用的是原創(chuàng),,李白詩《日出入行》“魯陽何德,駐景揮戈”和白居易文《禮部試策第四道》“鄒衍吹律而寒谷暖,,魯陽揮戈而暮景回”用的也是原創(chuàng),。魯陽揮戈雖然是原創(chuàng),但在兩千多年的實際運用中衍生了大量的同義成語或詞語,。楊炯《渾天賦》“魯陽麾戈兮轉(zhuǎn)于西日,,陶侃折翼兮登于上玄”成魯陽麾戈,。再如前例郭璞的魯陽迴日,吾廬儒的魯陽指日,,江淹《蕭拜太尉揚州牧表》“徒懷漢臣伏闕之誠,,竟無魯人回日之感”成魯人回日。明茶陵詩派代表人物李東陽《得文敬雙塔寺和章招之不至四疊韻奉答》“我歌又竟君不來,,欲效魯陽揮日暮”成魯陽揮日,。同樣是李東陽,他的另一首詩《登五星廟瑞芝亭》“鬼斧鑿空通鳥道,,魯戈揮日駐云梯”又成魯戈揮日,。丘逢甲《和平里行》“魯戈回日難中天,潮生潮落穹碑前”成魯戈回日,。有些衍生成語連魯陽,、魯人、魯戈之類的詞語也被省卻,。劉基《次韻和石抹公悲紅樹》“卻羨魯陽功德盛,,揮戈回日至今傳”成揮戈回日。盧照鄰詩《長安古意》“別有豪華稱將相,,轉(zhuǎn)日回天不相讓”成轉(zhuǎn)日回天,。高明《琵琶記·官媒議婚》“只怕他轉(zhuǎn)日回天,那時須有個決裂”和汪廷訥《獅吼記·諫柳》“望神明轉(zhuǎn)日回天,,急來搭救”都和盧照鄰?fù)�,。其它如魯日回輪、魯陽駐日,、回天卻日等成語已不明出處,。此外,杜甫《傷春》“難分太倉粟,,競棄魯陽戈”中的魯陽戈,,李商隱《寄太原盧司空三十韻》“酣戰(zhàn)仍揮日,降妖亦斗霆”中的揮日,,都將魯陽揮戈由成語簡化為詞語,。類似詞語還有卻日戈、回戈術(shù),、回日輪,、戈揮景、指日戈,、揮天戈,、揮戈、揮戈術(shù),、揮日戈,、揮戈勇,、駐白日、魯戈,、魯陽德等許多,。
其三,引申義積極,�,!棒旉枔]戈”出自于《覽冥訓》�,!坝[冥”的意思就是觀察幽冥玄妙的自然變化,。本篇題解說:“覽觀幽冥變化之端,至精感天,,通達無極,,故曰‘覽冥’�,!弊髡邍@著氣化感應(yīng)的思路,,要求人類的精神一定要回歸天道,純粹無為,,才能全性保真,延年益壽,,進而可以治國安邦,。因此《覽冥訓》充滿了道家的清靜無為思想�,!痘茨献印纷髡咄ㄟ^魯陽揮戈和另外一個典故告訴人們,,那些全性保真、不使身形損虧的人,,當處危難時刻,,他的精誠就能上通天帝而得到助佑。郭璞和左思的用典基本上繼承了《淮南子》的初心,,尤其是郭璞的《游仙詩》,,他的“愧無魯陽德,迴日向三舍”反映的直接愿望就是時光停擺,,青春永駐,。至唐初“魯陽揮戈”開始滲入積極意義。楊炯《渾天賦》中兩個并列的典故,,魯陽麾戈意指挽救危局,,陶侃折翼意指居于高位而自警。李白的“魯陽何德,,駐景揮戈”直接對《淮南子》宣傳的這個神話故事表示疑問并提出詰難,。高明《琵琶記》和汪廷訥《獅吼記》中的“轉(zhuǎn)日回天”想要表達的意思是,,既成事實有可能被顛覆,前者是擔心而后者是企盼,。而杰出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朱德元帥《贈友人》引用此典故則被賦入全新的積極意義。詩曰:“北華收復(fù)賴群雄,,猛士如云唱大風,。自信揮戈能退日,河山依舊戰(zhàn)旗紅,�,!痹娮魇惆l(fā)了詩人身體力行,團結(jié)一切可以團結(jié)的力量投入抗戰(zhàn),,對抗戰(zhàn)必勝充滿決心滿懷信心,,不僅體現(xiàn)了詩人的宏偉胸懷,更展示出詩人內(nèi)在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應(yīng)用者廣泛,,衍生語眾多,引申義積極,,有這三項緣由支撐,,不朽的“魯陽揮戈”必將永遠不朽下去。(周 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