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市社區(qū)藥物維持治療門診的故事
毒品,,直接危害人們的身心健康,給眾多家庭帶來痛苦,,并會給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帶來巨大威脅。據有關部門統(tǒng)計,,目前我市在冊的吸毒人員有2600余人,,而真正能夠自愿接受戒毒的人員僅有700余人。如何讓更多的吸毒人員遠離毒品,,讓他們走出心靈的魔窟,?除了藥物治療以外,精神治療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方式,。
在今年“6·26”世界禁毒日到來的前夕,,記者走訪了位于淮南市精神病醫(yī)院的市社區(qū)藥物維持治療門診的醫(yī)護人員。
市社區(qū)藥物維持治療門診是專門為吸毒人員設立的自愿戒毒場所,,吸毒人員每天都能在這里接受藥物和心理的雙重治療,,該門診已多次與省、市性病,、艾滋病防治協(xié)會合作開展了有關“吸毒者心理干預”的課題研究工作,。據有著15年心理戒毒經驗的主治醫(yī)師戴多富介紹,由于種種原因,,人一旦沾染上毒品,,很難再戒掉,復吸率高達95%以上,。由于吸毒成本很高,,伴隨著成癮加深,也將產生一系列社會治安案件,。如果想戒,不但需要終身服藥,,而且要靠家人的支持,,本人還要有堅強的意志力,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
據社區(qū)藥物維持治療門診的專家介紹,,精神治療要選取一個安靜的地方,不斷與吸毒人員進行聊天,,鼓勵對方,,從精神上感化他們,,讓其認識到毒品的危害,為其人生道路指明方向,。今年40歲的吳某曾是望峰崗一家企業(yè)的正式職工,,從上世紀80年代,年輕的吳某對毒品感到好奇,,開始嘗試,,進而成癮。家人帶他在湖南戒毒8次,,2006年回淮戒毒,。通過醫(yī)生的交談,得知吳某主觀上愿意戒毒,,但因其家人曾揚言“寧要尸體,,也不要吸毒的兒子”,讓吳某備感失望,。醫(yī)生通過反復心理疏導,,消除了他對父母的仇恨,促使其愿意配合治療,。而今,,吳某已經進入了治療的平穩(wěn)期。
毒癮發(fā)作起來很可怕,,但并非沒有治愈的可能,。家住八公山的曹某,上世紀90年代從事煤炭生意,,手頭也漸漸富裕起來,。在朋友的慫恿下,曹某開始吸毒,,他的妹妹也步其后塵,。沒多久,曹某的生意開始走下坡路,,生活也開始變得拮據,。家人為了讓曹氏兄妹能夠戒毒,苦口婆心勸誡他們,。曹某在戒毒所,,親眼所見妹妹在戒毒時胃出血導致死亡。妹妹的離去對曹某觸動很大,,在醫(yī)生和家人的努力下,,曹某通過自己的毅力克制了毒癮。而今,他已經不再復吸,,生意也有了起色,。
據市精神病醫(yī)院院長、心理學副教授,、省心理學會常務理事談成文介紹,,目前社區(qū)藥物維持治療門診是靠吸毒人員自愿前來治療,一旦他們不愿接受治療,,醫(yī)院將無法掌握他們的行蹤,。因此,他建議將對吸毒人員管理,,納入到社會綜合治理當中去,,參照大城市的做法,引入社會力量從事宣傳,、教育,、社會調查、心理咨詢等與禁毒相關的公益事業(yè),,培養(yǎng)更多的精神治療醫(yī)生從事戒毒工作,。
(記者 李舒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