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綿延的淮南舜耕山下,一片瓦房掩映于叢林之中,,這里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淮南大通“萬人坑”教育館,,保存著日軍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在我國犯下滔天罪行的歷史鐵證,。
1938年6月4日,日軍侵占了淮南大通煤礦,,在隨后的7年間,,日軍在大通煤礦施行了慘無人道的法西斯統(tǒng)治,瘋狂掠奪淮南的煤炭資源來“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他們采取“以人換煤”的方式,,迫使廣大礦工在極其危險、簡陋的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下挖煤,,礦工稍有不從,,就會遭受毒打或殺害。
步入教育館,,日軍侵占淮南煤礦的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日軍入侵、礦山淪陷,、以人換煤,、血腥統(tǒng)治……100多塊圖版,100余件實物展品,,三條累累白骨組成的“萬人坑”,,一個個罪證呈現(xiàn)在眼前,讓人震顫心扉,。
在日軍入侵展廳的正中間,,是日軍侵占淮南時期大通煤礦的沙盤模型,沙盤模型中高聳的黑色鐵塔就是當時大通煤礦的幾座礦井,。礦井一邊有一處“勞務系”,,是日軍欺騙、壓榨,、殘害大通礦工的指揮所,,礦工們畏之如虎,稱之為“老虎系”,。礦井南邊的“南公司”,,是日軍殘害礦工、掠奪煤炭資源的巢穴,。在沙盤的一角是日軍重要機關——警備隊,,是專門殘害礦工的場所。日軍為了加強對大通煤礦的法西斯統(tǒng)治,,在礦場四周布滿了電網(wǎng),、碉堡、水牢,。
走進血腥統(tǒng)治展廳,,玻璃櫥窗里的模擬展示,,清晰地再現(xiàn)了“大病房”場景。1942年秋,,一種傳染病在礦區(qū)蔓延,,日軍在大通礦南設立了兩處用蘆葦搭成的“大病房”,周圍有電網(wǎng),,門口設有崗哨,,成千上萬的患病礦工被強迫關押在這里。名為大病房,,實為隔離區(qū),,日軍不僅不給患病的礦工醫(yī)治,反而加倍折磨,,加速其死亡,。患病的礦工死亡之后,,日軍強迫其他礦工組成拉尸隊,,用筐抬,用牛車拉,,把尸體拋棄在南山腳下,。
據(jù)史料記載,在日軍侵占淮南大通煤礦的七年間,,有17000多名礦工被迫害致死。僅1942年秋至1943年春,,就有13000多名礦工慘死在大通煤礦,,尸體被拋棄在舜耕山北麓的南山腳下,堆積如山,,慘不忍睹,。1943年春,日軍為掩蓋罪行,,用刺刀,、皮鞭逼迫礦工們開挖3條各長20米、寬5米,、深3米的大坑,,把死難礦工的尸體拋入坑中集中掩埋,形成這白骨累累的萬人坑,。
抗日戰(zhàn)爭時期,,大通煤礦的礦工們組織起來,怠工,、罷工,、懲治監(jiān)工把頭,,通過各種形式與日軍和漢奸展開英勇頑強的抗爭。1943年,,100多名礦工突破日軍的封鎖,,參加了新四軍,為淮南抗戰(zhàn)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1968年,,黨和政府為了教育后人‘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在萬人坑原址建立了大通‘萬人坑’教育館,。”市文化和旅游局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把萬人坑,、秘密水牢,、碉堡水牢這三處相距較近的侵華日軍淮南罪證遺址進行統(tǒng)一規(guī)劃建設,面積由原來的3萬平方米,,擴大到現(xiàn)在的約10萬平方米,,單日最高接待能力可達5000人次,目前已累計接待國內外參觀人員1300多萬人次,。
“大通‘萬人坑’曾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入選全國小學語文課本和初中英語課本,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著很大的影響,�,!笔形h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有關負責人說,1995年,,大通萬人坑教育館被確定為“安徽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4年以來,又先后被公布為“首批國家級抗戰(zhàn)紀念設施遺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特約記者 柏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