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是中國漢語詞匯中特有的一種長期沿用的固定短語,,大都來自于古代文化、歷史故事,、古典詩文,,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痘茨献印凡粌H成語率可觀,,而且許多成語常為后人津津樂道,今天依然耳熟能詳,。究其源流,,《淮南子》成語或源于經書,或出自諸子,,更有很多來自《淮南子》的首創(chuàng),。
出于《淮南子》成語。其中,,一類是《淮南子》的首創(chuàng)成語,,即首次出現(xiàn)在《淮南子》且在《淮南子》中已經定型的成語,另一類也是出自《淮南子》的成語,,但還沒有定型,,是在歷史的傳承中逐漸凝練概括而形成的。
在《淮南子》成語中,,有一部分是《淮南子》首創(chuàng)的成語,這部分成語與現(xiàn)在定型的成語沒有區(qū)別,,無論是形式還是意義都與原來文本基本一致,。如“傲世輕物”(《淮南子·齊俗訓》),意思是孤高自傲,,處世不與一般流俗茍同,;再如“人盡其才”(《淮南子·兵略訓》),意思是每個人都可以充分的發(fā)揮自己的所有才華與能力,。這些成語,,從結構到語義,,古今一致,沒有差異,。
在《淮南子》中,,有些成語雖然形式上與現(xiàn)在定型的成語不完全相同,是后人在尊重《淮南子》原有文本的基礎上,,通過概括,、減字、增字(填字),、換字,、調序等方法形成的定型成語,而在詞義上大體與原有文本意義保持基本一致,,但是追溯淵源仍是最早出現(xiàn)在《淮南子》中,。如“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女媧補天”“共工觸山”,都是在《淮南子》原有記載的基礎上,,后世逐漸概括而成的成語,。
此外,如“日短夜修”(《淮南子·天文訓》),,通過減字,,由“日短而夜修”凝練為“日短夜修”;“不見天日”(《淮南子·地形訓》),,則是通過增加一字“天”,,從“燭龍在雁門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見日”中的“不見日”形成“不見天日”的成語,。
出于《淮南子》之外的成語�,!痘茨献印分�,,也有引用前人成語的情況,大體上分成兩類:一類是源于先秦諸子典籍的成語,;另一類是源于先秦諸子典籍之外其他典籍中所記載的成語,。
在《淮南子》文本中,有些成語不是出自《淮南子》,,而是援引自先秦諸子等典籍,。有的是從先秦諸子中直接引用過來,在結構形式和語言意義上都沒有變化,,屬于直接援引,。如“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出自《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朋黨比周”出自《荀子·臣道》:“朋黨比周,,以壞主圖私為務,是篡臣者也”,,以上成語都得到《淮南子》的繼承和使用,。
有些成語屬于間接援引,即來源于先秦諸子又有所改造,�,!痘茨献印防锏倪@類成語在形式上與原文本中所記載有一定的差異,但表達的意義是基本一致的,,只是在形式上存在增字,、減字或換字的差別。如“小人得勢”出自《文子·上德》“小人得勢,,君子道消”,,意思是說品行低下的人得了權勢,君子就會受到排斥,�,!痘茨献印ぬ┳逵枴吩疲骸熬与m死,其名不滅,;小人雖得勢,,其罪不除”。再如“見微知明”出自《韓非子·說林上》:“圣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故見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淮南子·主術訓》云:“孔子學鼓琴于師襄,,而諭文王之志,見微以知明矣,�,!�
《淮南子》的有些成語,還直接或間接援引了先秦諸子之外,,《尚書》《詩經》《大招》《禮記》《國語》《呂氏春秋》等文化典籍中出現(xiàn)的一些成語,。如“尾大不掉”出自《左傳·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比喻下屬勢力過于強大,難于駕馭,。《淮南子·泰族訓》云:“草木洪者為本,,而殺者為末,;禽獸之性,,大者為首,而小者為尾,。末大于本則折,,尾大于要則不掉�,!庇秩纭皳糁琛�,,指一邊敲擊樂器,一邊唱歌,,出自《戰(zhàn)國策·燕策》:“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痘茨献印ぬ┳逵枴吩疲骸扒G軻西刺秦王,,高漸離、宋意為擊筑而歌于易水之上,�,!边如“易子而食”,出自賈誼《新書》:“越王之窮,,至乎吃山草,,易子而食”,形容越王窮到絕糧斷炊到人吃人的慘狀,�,!痘茨献印と碎g訓》云:“其后楚攻宋,圍其城,。當此之時,,易子而食,析骸而炊,�,!笨梢姡对娊洝返戎T子之外的文化典籍也成為了《淮南子》成語的一個重要來源,。
總之,,成語作為漢民族文化的載體,反映了漢民族特有的思維方式,、審美情趣,、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痘茨献印吩谥袊糯幕浼杏兄鴺O其獨特的地位,,是中國文化思想史上的一座不朽豐碑,更是中國成語典故的一座宏富寶庫,。(應克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