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八公山區(qū)有一個地方叫做“大瓜地”,,相信有許多土生土長的淮南人都知道這么一個地名,。既然地名叫作“大瓜地”,總應(yīng)該是個盛產(chǎn)瓜果的地方吧,,然而好像不曾聽說這個地方的瓜果特別出名,。
漢字里有一個字寫作“窊”,讀音和“洼”一樣,東漢許慎編寫的《說文解字》解釋說“窊,,污衺下也”,,三國魏時張揖編寫的《廣雅·釋詁》也說“窊,,下也”,。清代王先謙注《老子》“洼則盈,弊則新”一句說:“又‘窪’字,,《道藏》河上本作‘窊’,,‘窪’、‘窊’字同,,皆洿下低陷之義,。‘窊’為‘窪’之古文,�,!币簿褪钦f,“窊”和“窪”是一個字,,都是地勢低下的意思,。大約從東漢時起,古人常常把“窊”字與“隆”字聯(lián)用,,組成“窊隆”這么一個詞,,用來形容地勢或水面起伏不平,又引申為人生世事起起落落的意思,�,!逗鬂h書》卷三十七《桓榮丁鴻列傳》里記載桓榮的后代桓彬“辭隆從窊,潔操也”,,這里的“隆”和“窊”就是“高”和“下”的意思,。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寫過一首題為《命子》的詩,其中有一句是“時有語默,,運因隆窊”,,用“隆窊”來形容命運的起伏�,!痘茨献印ぞ裼�(xùn)》里有一句話寫道:“苦洿之家,,決洿而注之江,洿水弗樂也,�,!睎|漢高誘為《淮南子》作注釋,解釋“洿水”為“窊水”,;清人陶方琦指出“洿”“與‘洼’同字,,或作‘窪’”,又有一位叫作蔣超伯的清代學(xué)者指出,在《廣韻》里,,把“窊”字解釋為“凹”的意思,,并且“今江、淮以北悉呼下濕積潦處為窊”,。依據(jù)《淮南子》中的注釋,,“洿”“洼”“窪”“窊”“凹”都是一個意思,且古人有稱呼地勢低下容易積水的地方為“窊”的情況,。
據(jù)此,,可以聯(lián)想到,“大瓜地,、大瓜地”,,會不會是“大窊地”,也就是“大洼地”的意思呢,?印象中,,今天的“大瓜地”一帶,地勢好像確實要低洼一些,�,!按蠊系亍蓖辈贿h,還有個地名叫“土壩孜”,。如果“大瓜地”就是“大窊地”,,容易積水的話,那么也確實需要一個“土壩孜”來擋水,。帶有“窊”或“窪”字的地名古時很常見,,例如在《光緒鳳臺縣志》里,能夠看到“柴家窪”“杜家窪”“魏家窪”“大窪”這樣的地名,,位置在今天的焦崗湖一帶,;在《光緒鳳臺縣續(xù)志》的補圖上,有“神南窊”“長畛窊”“張裕窊”“核桃窊”等地名,,位置在今天的山西省晉城市周邊,。時至今日,仍有許多地名,、山名以“窊”字命名,,如大同市渾源縣有皇叔窊村,忻州市河曲縣有后大窊村,、榆嶺窊村,,呂梁市交口縣有窊則山等。這些以“窊”字命名的地方,,地勢應(yīng)該都是相對低洼的,。今天的淮南市雖然沒有以“窊”字命名的地方,,但卻有許多地方是以“洼”字命名的,例如洼西村,、洼梁村,、洼劉村、洼李村,、黑泥洼等,,“洼”也就是“窊”。其中,,“黑泥洼”的位置就在“大瓜地”以東,,也是淮河南岸的一片洼地。洼地容易積水,,每逢汛期,“淮淝兩岸均水深數(shù)丈,,尚有何處不漫,,何處不灌”,所以要筑壩擋水,�,!皦巍弊衷凇豆饩w鳳臺縣志》里寫作“壩”,所謂“各窪口之壩固,,則淮水不倒灌”,,“土壩孜”也就是“窪口之壩”。這樣,,就可以確定了,,所謂“大瓜地”,其實是古人口中的“大窊地”,,也就是“一大塊洼地”的意思,,和“瓜”原來沒什么關(guān)系。之所以后來“大窊地”變成了“大瓜地”,,可能是地名傳寫的過程中,,“窊”字因為比較難認,所以穴寶蓋被丟掉了,�,;蛘呤恰按蠓摰亍边@個地名本來就是口耳相傳,沒有固定的字來寫它,,而“窊”和“瓜”讀音相近,,于是“大窊地”這個大家都不太熟悉的稱謂,被傳成了大家都熟悉的“大瓜地”,。
“大瓜地”,,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小地名,,經(jīng)過了千百年來祖祖輩輩的口耳相傳,居然還能大致保持它原來的讀音和意義,,這真是讓人非常感動的一個事實,。科學(xué)面向的是未來,,人文研究卻有許多面向的是過去,。能夠重新找尋出快要失去的歷史與當(dāng)下的聯(lián)系,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點,,有時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ㄠu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