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是一個時代的見證,,是歷史變遷最直觀、最真實,、最形象的載體,。在淮南市八公山區(qū)四馬路搬運公司家屬區(qū),有一位50多歲的黨員用收藏黨報的方式,,訴說心中對黨的感激,,他的名字叫李明甫。6月8日上午,,他駕車來到了大通區(qū)上窯鎮(zhèn)外窯村,,在收集舊報紙的同時,向記者敘述了一件發(fā)生在他身上的事,。正是這般真情故事,,讓李明甫與各級黨報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
李明甫是八公山搬運公司一名下崗失業(yè)人員,。1965年春天,,只有6歲的他,隨母親一起下放到壽縣堰口鄉(xiāng)王村勞動,。小學畢業(yè)后,,他成了生產(chǎn)隊一名放牛娃。當時,,李明甫只有12歲,。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他與母親告別生活了13年的生產(chǎn)隊,,回到了淮南。離別前他找到了生產(chǎn)隊隊長,,從其手中要了一張期數(shù)為第11125號的《人民日報》,,這張至今被他視為“寶貝”的黨報,一版為《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日期為1978年12月24日,。打那以后,李明甫便開始留心收藏《人民日報》,、《安徽日報》和《淮南日報》,,收藏各級黨報,成了他念念不忘的牽掛,。
白天,,只要有時間,李明甫就會深入鄉(xiāng)村,,收集各級黨報,;夜晚,他會坐在燈下翻閱整理成冊的黨報,。一張張發(fā)黃的老黨報,,讓這名普通工人情有獨鐘。在一張張黨報的影響下,,李明甫在政治上積極要求進步,。2002年6月30日,下崗失業(yè)的李明甫,,以普通居民身份加入了黨組織,,成為一名中共預備黨員。
2008年5月的一天,,按照親友提供的地址,,李明甫帶上500元錢,來到了定遠縣西卅店鎮(zhèn)張莊村,,找到了一位80多歲的老大爺,。從他手中,李明甫收集到一張日期為1978年12月30日和一張日期為1979年1月1日的《人民日報》,。在回家的路上,,他因疲勞駕駛,導致面包車沖出路面,,一頭撞在路邊大樹上,。脾臟大出血的李明甫,在被交警送往醫(yī)院搶救時,,手里還緊緊攥著這兩張《人民日報》,。
談起收藏一事,李明甫感慨頗多,,稱自己和母親能重新返回淮南工作和生活,,全靠黨的政策。正是出于對黨心存感激,讓他與黨報結緣至今,。在33年的收藏歷程中,,李明甫先生一共藏得2萬張各級黨報。在他的影響下,,李明甫的一雙兒女都在讀書期間加入了黨組織,。
面對記者,憨厚的李明甫樸實地說:“我對黨報收藏癡心不改……”
(記者 朱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