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集區(qū)平圩鎮(zhèn)田間地頭入冬新印象
11月25日上午,,暖洋洋的天氣,。淮河大堤北邊,,大片大片的黃心烏在冬陽眷顧下顯得格外青翠,,生機勃勃。徑直走入潘集區(qū)平圩鎮(zhèn)的田園深處,,很難留下“小雪”過罷田野空蕩蕩的印象,。
滿眼皆是黃心烏。這邊一溜五畦地,,約兩畝多,,毫無例外種的菜與別人家的沒有區(qū)別。菜地的主人劉闖一家人,,正在忙著收黃心烏了,。“俺家種的黃心烏遲,,收得也比較遲,,前天才到市里邊走的第一趟,才賣了小半畝地呢,!”他忙著頭也不抬地說,,“俺直接上了農(nóng)貿(mào)市場,基本上賣的都是1塊錢朝下的價兒”,。
滿地的黃心烏,,拴住了今年三十整的劉闖的心。他家的菜地,,全被連綿的黃心烏包圍著,。據(jù)了解,劉余村黃心烏在沿淮地帶堪稱一絕,,連種子都是純正的,。全村劉、余兩大姓700戶人家,,幾乎家家與黃心烏有緣,,種植面積高達800畝,,集中在余大郢、劉大郢兩個自然村,�,!胺N黃心烏,俺村是老歷史了”,,46歲的村黨支部書記劉多安,,按捺不住自己的喜悅說,“起俺小的時候,,劉余人就愛種黃心烏了”,。
相隔幾畦地的坡頂,便是村民劉小飛家的黃心烏,,菜棵肥大,,長勢喜人,像一朵朵鑲著烏青綠邊的黃心菊花綻放在大田里,。產(chǎn)量幾乎要比這邊的地塊高出一倍左右,。劉余人聊起種菜經(jīng)說,這邊的黃心烏上足了雞屎糞,,所以邊葉又綠又大,,菜心金黃。如果化肥上多了,,就光長菜幫不長菜心菜葉了,,反而不討吃菜人的喜歡了。
種上兩畝黃心烏的,,在劉余村只能算上小戶,。擁有六七畝烏白菜的也有好幾家了。遠遠望去,,里把路遠的柳學(xué)武家正在地頭往車上碼菜,。柳家夫妻倆特別能累,種的就是功夫菜,。雪地茫茫,,寒風(fēng)陣陣,凍得手都難伸出來,。而柳家一天要往城里運兩車菜,。丈夫在外賣菜,老婆在地里頭砍菜,。大雪天,賣出了一個好價錢,,每500克黃心烏能賣上1.5元呢,。早在半月前,,柳學(xué)武就跟村里的書記說,他家今年的黃心烏就賣了將近3萬元了,。
善于在土里刨金的劉余人,,一年至少要忙四季菜:收完烏白菜,就要忙著搭大棚種莧菜套種豆角,,隨后的一茬栽黃瓜,,緊接著安排萵筍,最后下菜秧回過頭又要栽一季黃心烏了,。記者在地頭間看到,,有的早收黃心烏的田塊,正收拾一盡忙著搭大棚了,。
黃心烏的放大效應(yīng),,正向四邊輻射。據(jù)了解,,借助土地流轉(zhuǎn)和農(nóng)民專業(yè)合作組織的推動,,平圩鎮(zhèn)今年蔬菜規(guī)模達到3500畝,其中黃心烏占2000畝,。
讓冬天的土地也能生出錢來,,這是淮南黃心烏的獨有功勛。與城區(qū)一水之隔的劉余人,,已認上了這個賺錢的理,。種田人的“小世界”變大了!
走南闖北的黃心烏,,一頭連著田頭一頭連著餐桌,,一頭連著農(nóng)民一頭連著市民。你喜歡,,我也喜歡,。
(記者 胡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