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楚王?他作出了哪些歷史貢獻,?如何給予他客觀事實的評價,?我們又應該以怎樣的視角來評判他?這是歷史的回響,,也是歷史的追問,。更是學界不能回避,也無法回避的重要學術課題和歷史話題,。
顯而易見,,我們探討楚考烈王熊完的歷史貢獻,既要放置于戰(zhàn)國末期的時間線上審視,,也要放置于特定時代背景下考量,。秉持客觀、公正,、事實的態(tài)度,,既不能刻意夸大拔高美化,也不能故意放大缺點貶低矮化,。
廣義上的貢獻,。所謂的廣義,是指楚考烈王對于中華民族,、中華文明,、中華文化的歷史貢獻。
1
遷都壽春,,荊楚淮楚文化交融輝映,。公元前253年,,楚考烈王十年,楚考烈王將都城從陳城(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陽區(qū))遷往鉅陽(今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東),。據考證,,此時,楚國的都城仍在陳城,,鉅陽只是陪都,。公元前241年,“五國攻秦”失敗后,,為避開強秦,,楚考烈王采納楚相春申君黃歇建議,遷都壽春,。壽春作為楚國最后的都城,,續(xù)國18年,歷經4任楚王,,成為楚國的落幕之地,,也是楚文化的集大成之地。
可以想見,,如果沒有楚考烈王遷都壽春,,沒有楚國壽春18年、四任楚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壽縣將遜色很多,。遷都壽春,壽春才有機會成為晚期楚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楚文化的中心也由江漢流域轉移至淮河流域,,荊楚文化和淮楚文化在壽春交融輝映、熠熠閃光,,得到升華和繁榮,。
2
營建壽春,澤被后世子孫,。公元前262年,,也就是楚考烈王元年,楚考烈王任命黃歇為楚相,,封號春申君,,賜淮北地十二縣作為封地。黃歇改下蔡為壽春,,作為自己封地的治所,。有學者考證認為,,此為壽春得名之始。近年來,,隨著壽春城遺址考古深入推進,,特別是武王墩墓主人基本鎖定為楚考烈王熊完,學界越來越一致地認為:州來國的都邑州來,,蔡國最后的都城下蔡,,楚國最后的都城壽春,這三座古城,,實為一處,,就是壽春城。
學界有一種推斷認為,,從公元前262年,,也就是楚考烈王元年開始,楚考烈王就意識到,,當時的楚都陳城接近齊國地界,,齊國這個國家很不可靠,陳城又地處淮河平原,,既無大河阻隔,也無高山憑踞,,易攻難守,,很不安全。楚考烈王可能早就萌生遷都壽春的戰(zhàn)略構想,,因此才將淮北地十二縣(包括蔡縣,,其治所為下蔡)封給春申君黃歇,意圖讓春申君黃歇營建壽春,,為遷都壽春做前期準備,。按照楚考烈王的授意,春申君黃歇改下蔡為壽春,,全力加快壽春城基礎設施建設,,營建楚王宮,加固壽春城墻,,壽春城各項功能設施得到大幅度提升和完善,。據壽春城考古發(fā)掘發(fā)布的公開資料顯示,已探明壽春城遺址面積大約14.6平方公里,,與楚國鼎盛時期的郢都紀南城遺址16平方公里,,其規(guī)模相差無幾�,?梢韵胍�,,當年壽春城的規(guī)模之大和繁盛程度,。
3
歸葬武王墩,留下豐厚歷史文化寶藏,。公元前238年,,考烈王在壽春去世。武王墩墓主人基本鎖定為楚考烈王,。目前武王墩一號墓考古發(fā)掘正在進展之中,,出土的眾多文物,價值連城,。楚王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也正在大力度快速啟建之中。有學者認為,,武王墩或將和秦始皇兵馬俑,、三星堆并肩齊名。
4
改封黃歇吳地,,成為開發(fā)滬蘇浙先驅,。公元前248年,楚相春申君黃歇主動提出獻出自己的封地淮北地十二縣,,改設淮北郡,,其淮北封地十二縣的治所壽春,作為楚國都城,,請求改封到吳地,。楚考烈王批準同意。吳地,,就是吳,、越故地,大致在今天的江蘇蘇州,、無錫,,上海閔行、松江,、浦東,,浙江湖州一帶地域。公元前248年,,春申君黃歇來到自己的新封地吳地,,把治所選定在今天的蘇州。從公元前248年開始,,一直到公元前238年,,長達10年時間,春申君黃歇全身心投入開發(fā)滬蘇浙地區(qū),。春申君黃歇給吳地帶來楚國京畿壽春的先進文化,、先進生產力,,他組織帶領民眾開挖水利工程,疏導洪水,,清淤水道,,拓寬河道,發(fā)展農業(yè)生產,,加快當地經濟發(fā)展,。尤其重要的是,促進了楚文化,、吳越文化的交融,。
公元前248年,成為浙江省湖州市的建城始年,。春申君黃歇被尊稱為上海,、湖州、壽縣的共同開城之祖,。上海簡稱申,,黃浦江又稱為黃歇浦、浦江,、申江,,都與黃歇開發(fā)上海有關。上海閔行區(qū)現有春申橋,、春申湖,、春申大街、春申廣場,、春申小區(qū)等,。與安徽淮南市的春申湖,、春申大街等名稱,,不約而同,遙相對應,,渾然天成,。所以又有“上海曾經是壽縣郊區(qū)”的民間之說。蘇州把春申君黃歇作為城隍爺供奉,。無錫遺留大量以春申為名的水利,、灌溉工程。時至今日,,上海,、蘇州、湖州,、無錫,、淮南(壽縣)等地,,對春申君黃歇仍充滿敬仰之情。顯然,,所有這些,,都離不開楚考烈王的鼎力支持。楚考烈王熊完,、楚相春申君黃歇,,當之無愧為開發(fā)滬蘇浙之先驅。
狹義上的歷史貢獻,。所謂的狹義,,是指楚考烈王對于楚國、楚人,、楚文化的歷史貢獻,。
5
挺身而出,為楚國贏得寶貴戰(zhàn)略機遇期,。作為楚國太子,、儲君的熊完,在楚國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在楚人面臨國破家亡的關鍵時刻,,義無反顧地站了出來,臨危受命,、肩負起國家重任,,前往秦國當質子(人質)。出發(fā)前往秦國當質子的時候,,熊完年僅17歲,。公元前272年至公元前263年,太子熊完在秦國當了10年質子,。
他在咸陽為質子期間,,充分利用宣太后羋月、秦相魏冉等楚國力量,,擅于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克服諸多不利因素,審時度勢,、因勢利導,,通過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動,極大緩和了秦楚之間的尖銳矛盾,,不遺余力彌合秦楚關系,,贏得了秦昭襄王瀛稷的高度信任。太子熊完成功促成秦國把矛頭從楚國轉移,集中指向韓趙魏,。從而為楚國贏得10年寶貴戰(zhàn)略機遇期,,國家和民眾得到喘息和休養(yǎng)生息。
6
勵精圖治,,實現晚期楚國發(fā)展和中興,。公元前263年秋,太子熊完接任楚王,,是為楚考烈王,。他擔任楚王后,繼續(xù)奉行親秦外交策略,。秦昭襄王很不放心,,多次試探楚考烈王對秦國的真實戰(zhàn)略態(tài)度。楚考烈王清醒地認識到,,秦,、楚的實力已經相距甚遠,如不改變對秦策略,,楚國將很難圖存,。楚考烈王表示愿意事秦,并主動將夏州割讓給秦國,,以表達誠意,。以土地換和平,向秦示弱,,對秦進行戰(zhàn)略麻痹,。成功實現對秦戰(zhàn)欺詐和隱忍。又為楚國贏得6年寶貴和平時間,,直到秦趙邯鄲之戰(zhàn)爆發(fā),。
秦昭襄王采納并實施范雎提出的“遠交近攻”策略,將兵鋒集中指向韓,、趙,、魏。秦,、趙長平之戰(zhàn)爆發(fā),。長平之戰(zhàn),,也是秦,、趙之間的戰(zhàn)略對決,此戰(zhàn),,趙國元氣大喪,,再也無力挑戰(zhàn)秦國。在楚相春申君黃歇的竭力輔助之下,楚考烈王勵精圖治,,選拔使用一批有能力有作為的優(yōu)秀文官,、武將,對民眾采取休養(yǎng)生息,,經濟得到發(fā)展,,國力得到恢復和提升。在楚考烈王的任期內,,楚國實現了中興,。
7
吞滅魯國,拓展楚國疆域和領土,。公元前255年,,楚考烈王八年,楚考烈王命春申君黃歇出兵攻打魯國,,把魯頃公從魯國都城遷出,,封在莒地。楚國重新強大起來,。公元前249年,,楚考烈王十四年,魯頃公去世,,楚考烈王沒有允許魯國襲封新的魯王,,魯國徹底滅亡,魯國地域被納入楚國版圖,。
這是自公元前278年郢都被白起攻陷之后,,30年來,楚國首次獲得新的領土,。楚考烈王得到楚國民眾高度認可和普遍尊崇,。楚考烈王在楚國國內的威望,達到巔峰,。
8
擔任縱長,,發(fā)起第五次“五國攻秦”。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二十二年,,楚、燕,、趙,、魏、韓五國聯軍攻秦,,推舉楚考烈王為縱長,,楚相春申君黃歇為聯軍總指揮,史稱第五次“五國攻秦”。
“五國聯軍”逼近函谷關,,但被秦軍擊敗,。第五次“五國攻秦”雖然失敗,但顯示了楚國作為東方五國之首的強大影響力和號召力,,讓秦國強烈感受到不畏強秦,、永不屈服的楚人精神。
9
邯鄲取勝,,楚國聲望和影響大幅提升,。公元前257年,楚考烈王六年,,邯鄲被秦軍圍困2年,,形勢危急。趙國向楚國,、魏國求救,。趙國平原君趙勝帶領包括毛遂在內20名門客,通過好友楚相春申君黃歇力薦,,得以面見楚考烈王,,請求楚國出兵救趙。毛遂說服考烈王,。楚考烈王命春申君黃歇,、名將景陽率領楚軍出兵救趙。魏國信陵君竊取兵符,,率領魏軍救趙,。楚、魏聯軍會師邯鄲,,大敗秦軍,。邯鄲之圍解除,取得邯鄲之戰(zhàn)勝利,。邯鄲之戰(zhàn),,是自公元前278年白起拔郢之后,楚軍首次取勝秦軍,,破除了楚軍遇秦必敗的魔咒,,徹底打破了秦軍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極大提振了楚人自信心,。
楚考烈王的國際聲望大幅度提升,。當然,這也導致維持了16年的秦,、楚友好關系徹底破裂,。在歷史的時光隧道,俯瞰800余年波瀾壯闊楚史長河,,考烈王熊完以25年楚王任期,,52歲短暫一生,傾其所能創(chuàng)造出非凡成就,。無疑,,他是春秋戰(zhàn)國那個特殊時代的浩瀚星河,一顆閃亮的星,。正是這些無數顆閃亮的星,,匯聚成為今天中華民族、中華文明燦爛星河,。歷史總有回聲,。每一位作出貢獻的先祖,都會贏得后世們的尊崇,。請記住他的名字:楚考烈王,,熊完。
(沈國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