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元前230年,,秦國滅韓國。
公元前228年,,秦國滅趙國
公元前225年,,秦國滅魏國。
公元前223年,,秦國滅楚國,。
公元前222年,秦國滅燕國,。
公元前221年,,秦國滅齊國,。
滅齊國之后,秦王嬴政仰天大笑:六國皆以為是朕滅了你們的國,,殊不知,,滅六國的,是你們六國自己�,�,!
秦王嬴政又對群臣說:今天,六國皆罵朕,。今后,,后人會頌揚朕的豐功偉績!
雄才大略的秦王嬴政,,十年時間滅六雄,,一統(tǒng)天下。
強悍的七雄之首秦國,,演變?yōu)閭ゴ蠖鴱姾返那爻?
不過10年,。
在楚考烈王和它的國相春申君黃歇一同離世(公元前238年)15年之后,強大的楚國轟然倒地,,成為秦國的囊中之物,。
在楚考烈王和它的國相春申君黃歇一同離世(公元前238年)17年之后,六雄相繼湮滅,。
沒有嬴政,,就沒有秦朝。
沒有秦朝,,就沒有今天中華大地廣袤疆域,。
2
公元前213年,嬴政已經(jīng)擔任皇帝第8個年頭了,。
就是這一年,,發(fā)生了一件后來嚴重影響中國歷史進程和走向的大事件。
因為拓展了一片新疆土,,嬴政心情大好,,在咸陽的皇宮里舉行慶祝宴會,。
君臣盡歡,,開懷暢飲。
喝多了,,一些大臣難免控制不住自己,。
一些大臣對著嬴政一陣歌功頌德,極盡溢美之詞,,不遺余力贊美嬴政所立下的不世之功業(yè),。
的確,,嬴政配得上這些歌頌。
所以,,嬴政聽得很耳順,,笑容滿面。
在這樣一片鶯歌燕舞之時,,卻有一個沒有喝酒的大臣,,他因為沒有喝酒,所以頭腦清醒,,出來砸場子了,。
這個人,就是博士淳于越,。
秦朝的博士,,可不是今天大家所熟知的博士。這是一個負責書籍,、經(jīng)典和歷史事件編撰的官方職位,,還能出席涉及大政方針的國家重要會議�,?梢娔菚r的博士,,官職不低、地位頗高,。
眾所周知,,秦朝建立后,一改此前商,、周,、春秋、戰(zhàn)國的分封制,,實行郡縣制,。
如果以今天的視角來看,郡縣制要遠比分封制科學,、民主,、進步。
但是,,放置于那個時代,,包括淳于越在內(nèi)的很多大臣,都不認同郡縣制,,認為不效古制,、國家必亂。
即便秦朝已經(jīng)立國8年了,,圍繞郡縣制還是分封制的爭論,、交鋒,,一直都沒有停止過。
搞得嬴政不僅心煩,,而且很疲憊,。
也不知道這個淳于越那根筋出了問題,也許是他看到嬴政那天很高興,,于是,,不分場合,在宴會上,,大庭廣眾之下,,舊事重提、老調(diào)重彈,,居然向嬴政提出恢復分封制,。
宴會現(xiàn)場,眾人無不愕然,。預感到嬴政必然雷霆震怒,,淳于越要大禍臨頭了!
果然,,這次宴會后不久,,嬴政找來相國李斯探討這件事。
李斯與秦始皇君臣久了,,秦始皇的心思也能猜到一些,,就說:“現(xiàn)在天下已經(jīng)安定,法令統(tǒng)一,。但是有一批讀書人不學現(xiàn)在,,卻去學古代,在百姓中制造混亂,。如果不加禁止,,一定會降低皇帝的威信,影響國家穩(wěn)定,�,!崩钏拐J為,應當嚴格控制當時的言論,,禁止學術自由,,并向秦始皇提出了“焚書”的建議。
正符合秦始皇的心意,,于是秦始皇下達了一道“焚書”的命令,,“焚書”運動在全國范圍展開了。
這次“焚書”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除了秦國的歷史,、醫(yī)藥,、種樹、占卜,、法令等書籍以外,,凡是有私藏《詩》《書》,百家言論的書籍,,一概交出來燒掉(秦國博士官藏的這類書不許燒),;焚書令下達30天以后,再不燒書就處以臉上刺字的刑罰,;鼓勵臣民學習法律獄令,;不準以古論今,否則誅滅三族,;不準臣民談論《詩》《書》等等儒家經(jīng)典,,否則處以棄市之刑;官吏有知情不報者,,與之同罪,。
這就是人所共知的著名的秦始皇焚書事件。
一個基本事實是,,除了秦國本國的歷史,、醫(yī)藥、種樹,、占卜,、法令等書籍以外,被滅六國的所有書籍包括歷史書籍,,都在這次聲勢浩大持久的焚書運動中,,被付之一炬,化為灰燼,。
毫無懸念和疑問,,楚國的歷史書籍,也被焚燒殆盡,。
關于楚國考烈王,、春申君黃歇、王后李嫣,、國舅即后來的相國李園,,所有的文字記載,都被焚燒,。
死無對證,。
3
西漢漢武帝元封三年,也就是公元前108年,當朝的太史令司馬談去世,,遵循司馬談意愿,,按照西漢官制并經(jīng)過漢武帝同意,司馬談的兒子司馬遷,,接替他的父親,,擔任太史令。
西周,、春秋時,,設置官職太史,負責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記載史事,編寫史書,,兼管國家典籍,、天文歷法、祭祀等,,為朝廷大臣,。秦、漢設太史令,。
歷經(jīng)秦朝,,歷史演進進入西漢。
以司馬談為代表的國家史官們,,無不為秦始皇發(fā)動的“焚書”運動,,所造成的戰(zhàn)國六國歷史的空白、斷代,,而深深憂慮,。
責任和使命,讓他們常常夜不能寐,。
這種想法,,早已在司馬談的心中萌生,并最終作為父親和前任的遺愿和囑托,,交給了司馬遷,。
新任太史令司馬遷,深感這是一項宏偉而不世之工程,。
從他擔任太史令的那一天起,,就著手開始這項終將耗盡他一生、更讓他輝耀史冊的一部史書的撰寫,。
但突然發(fā)生的一個意外,,徹底改變了司馬遷的人生,,卻意外促成了后來定名為《史記》的這部曠世史籍的誕生。
4
漢武帝天漢二年,,也就是公元前99年,,漢武帝想讓李陵為西出酒泉尋擊匈奴的貳師將軍李廣利護送輜重。
李陵是誰,,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飛將軍李廣,,卻是如雷貫耳,。李陵,乃李廣的親孫子,。
李廣利是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漢武帝最喜歡的妃子李夫人,,乃李廣利的親妹妹。
李陵拒絕了漢武帝,。卻自請步兵五千涉單于庭以寡擊眾,,武帝贊賞李陵的勇氣并答應了他。然而,,李陵行至�,;綍r,卻遭遇匈奴單于之兵,,援兵不到,,匈奴之兵卻越聚越多,糧盡矢絕之后,,李陵最終降敵,。
漢武帝憤怒,群臣皆聲討李陵的罪過,,唯有司馬遷為素無交往的李陵講情:“李陵侍奉親人孝敬,,與士人有信,一向懷著報國之心,。他只領了五千步兵,,吸引了匈奴全部的力量,殺敵一萬多,,雖然戰(zhàn)敗降敵,,其功可以抵過,我看李陵并非真心降敵,,他是活下來想找機會回報漢朝,!”
然而,,不久后去迎接李陵的公孫敖無功而還,謊報李陵為匈奴練兵以期反擊漢朝,,武帝大怒,,殺了李陵全家。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李廣利和李陵是同時投降匈奴的,,他們最初的開始,也許如同司馬遷所言,,并非真心投降,,不過是尋找機會,以期回到漢朝,。但漢武帝聽信謊言,,殺李陵全家,徹底斷絕了李陵回漢的念頭,,干脆當了單于的女婿,。
李廣利,就沒有那么幸運了,。單于把對于漢武帝的仇恨,,都遷怒于他的身上,他被送上祭臺,,作為祭品被殺,。
而司馬遷也以“欲沮貳師,為陵游說”被定為誣罔罪名,。誣罔之罪為大不敬之罪,,按律當斬。
在那個“臧獲婢妾猶能引決”的時代,,司馬遷只能選擇了以腐刑贖身死,。
5
司馬遷,開啟了他專心撰寫史書的歷程,。
在司馬遷擔任太史令的時候,,距離楚國考烈王、國相春申君黃歇共同離世的那一年即公元前238年,,已經(jīng)過去了整整130年,!
在司馬遷擔任太史令的時候,距離秦朝“焚書”事件,,也已經(jīng)整整105年,。
沒有任何資料可以查找,也沒有任何典籍可以借鑒,。司馬遷,,如何來寫史記的呢,?
唯一的途徑就是,通過口述者的講述,。
歷史信息的保留,、傳遞,除了有形的載體記載外,,還有就是口口相傳,。
司馬遷《史記》所寫的涉及戰(zhàn)國六雄韓國、趙國,、魏國,、楚國、燕國,、齊國歷史,,大多來源于口述,。
《史記》全書130篇,,526500余字,包括12本紀,、30世家,、70列傳、10表,、8書,。
在《史記》的70個《列傳》里,其中的一個列傳,,就是《史記·春申君列傳》,。
我們今天所閱讀到的所有關于楚國的歷史,基本來源于《史記·楚世家》,。
我們今天所有關于春申君黃歇的歷史,,《史記·春申君列傳》為唯一來源。
孤本,、官本,。
于是,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雙面的春申君和雙面的考烈王,。
不過,,司馬遷在《史記·春申君列傳》中所記錄的,一定是司馬遷自己親耳所聽到的,。
至于《史記·春申君列傳》記錄的,,是不是歷史真相,與司馬遷無關,,與《史記》也無關,。(沈國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