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鼓鏘鏘,,淮水湯湯,。楚風(fēng)漢韻,源遠流長,。壽縣古稱壽春,、壽陽、壽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千年古縣,、文藻之鄉(xiāng)。境內(nèi)古跡名勝星羅棋布,,文物寶藏遍布城鄉(xiāng),,為壽縣贏得了“地下博物館”的美譽。特別是周長7147米古城墻環(huán)抱的古城,,雖然只有3.65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卻別有洞天。有國家級保護單位3處,,省級保護單位4處,,市級保護單位10余處,還有眾多的文物點,、古民居被掛牌保護,。特別為人稱道的是,大多名勝古跡上,,都有用語精當(dāng),、書體各異的楹聯(lián),它們或鐫在古跡之上,,或刊于亭臺立柱,,或刻入門楣兩邊,步入其中,,仿佛走進楹聯(lián)博物館,,讓人嘆為觀止。真可謂城因古聞名,,聯(lián)為城增輝,。
從棋盤式布局的古城十字街向東400米左右,有一個坐北朝南的古衙門,,圓形的門楣上方有民國時期著名的書法家張樹侯先生題寫的“古壽春”三個陰刻篆字,。從圓門向北200米左右,壽州州署后院有一處高臺,,就是熙春臺,,為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知州黎士毅“因水臺舊址改筑”,時“高可五丈”,,意在“俯視城中”,,時時“見百姓如在幾席耳”。臺落成后,,黎士毅之兄黎士宏作《熙春臺記》,。道光二十七年,知州饒元英在臺上增建四角攢尖涼亭,。熙春臺平面呈方形,,為青石砌成,,臺高3米,邊長11.3米,,東側(cè)設(shè)臺階,,其上有石、木結(jié)構(gòu)的四角攢尖頂亭,,四角各一根方形石柱,,上有黎士宏、饒元英等人的陰刻篆書聯(lián)“霞布星羅,,天開壽域,;花明麥秀,人樂春臺”,,這副對聯(lián)用典,,“壽域”典出《漢書·王貢兩龔鮑列傳·王吉》,是指人人得盡天年的太平盛世,�,!按号_”典出《老子·道德經(jīng)二十章》“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表達了與民同樂的意思。對聯(lián)嵌“壽春”二字,,這也是當(dāng)?shù)厝讼矚g引用這副對聯(lián)的原因,。
從古縣衙出來,徑直穿過箭道巷向東,,就到了報恩寺,。這座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剎,舊名崇教禪院,,相傳為唐玄奘封賜所建,,規(guī)模宏大,建筑雄偉,,有三進院落,。從宋代地宮遺址進入二佛殿,門的兩側(cè)有陰刻的對聯(lián):緣因上乘千年果 本耐悉青萬古春,。報恩寺大殿聯(lián)語云: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縱大,,難容不善之人。彌勒佛龕柱有聯(lián)曰:送客迎門,,只見他歡天喜地,;少柴無米,,落得我大肚寬腸。昆廬閣上有聯(lián)語曰:蒲團打坐三更鼓,,木魚敲散滿天星,。藤杖一條,提得起才放得下,;禪關(guān)兩扇,,看不破便打不開。這些楹聯(lián),,用語精當(dāng),,教人棄惡揚善,又充滿人生哲理,。
從報恩寺向西北處300米左右,,有一座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東岳廟,大殿兩旁有聯(lián)云:何須碌碌忙忙,,做成歹事怎能瞞,,早有鬼神知道了;忘卻干干凈凈,,假冒好人豈可久,,請看土地相容乎?白話入聯(lián),,勸人向善,。
位于大寺巷中段的壽縣一中舊址,是明代天啟二年(1622年)學(xué)正黃奇士創(chuàng)辦的循理書院,。幾進院落分別題有楹聯(lián):開卷古今千萬事,,杜門清濁兩三杯。文章縱縮心如此,,金石刻書臣可為,。循名責(zé)實,望吾徒切莫卑求,苦讀后,百尺堪登,立志無為遼東豕;理課溫書,問爾輩有何遠見?興來時,一層更上,開篇常見楚地鴻。白云明月皆由我,,青山綠水共為鄰,。這些對聯(lián)激勵了一代又一代古城學(xué)子發(fā)奮苦讀,成就人生輝煌,。
在古城西大街,,有一處規(guī)模巨大的建筑群,就是國保單位孔廟,。從午朝門,、欞星門走過狀元橋,到東西廊廡、到大成殿,,都有具有儒家文化的聯(lián)語,,刻于立柱上。如:天下文官祖,,歷代帝王師,。德大千年祀,名高萬世師,。祖述堯舜昭日月,,德參天地冠華夏。圣道孔彰人立雪,,良師明海士坐風(fēng),。孔子道德乾坤大,,儒家精神山河長,。這些對聯(lián)體現(xiàn)了人們對孔子及其思想的尊崇,也反映了儒家思想在中國歷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與孔廟建筑群一墻之隔,,有一座巍峨高聳的閣樓就是魁星樓,又名奎光閣,,系清乾隆年間知州張佩芳主持建成,,匾曰:“奎光”。至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知州龔式谷鑒于奎光樓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于原址改建成今日的奎光閣,。雖幾經(jīng)修葺,但原貌未改,。閣為三層,,高二十米,木結(jié)構(gòu),,平地六角形,,自下而上,逐層收縮,,飛檐斗拱,,造型別致,挺拔宏麗,,為閣類建筑的珍品,,閣基于石臺,,五面設(shè)欄,成寬敞的回廊,。閣內(nèi)六根“通天柱”直通頂層,每層梁木與柱相連,。閣內(nèi)沿壁設(shè)有旋梯,,游人可拾級登臨,憑窗眺望古城秀色,。有一副奎光閣的楹聯(lián)寫出了對壽州人杰地靈的期盼:檻外湖山凈氛垢,,斗南人物炳英靈。
在古城西街奎星樓斜對過的清真寺巷,,坐落著華東地區(qū)最大的清真寺,,故宮太和殿式的大殿坐西朝東,寺內(nèi)有三棵高聳入云的銀杏樹則遮天蔽日,,為清真寺增添了莊嚴肅穆的氣氛,。大殿的立柱上分別懸掛著幾副楹聯(lián):“清在個中,一塵不染;真尋像外,萬慮皆消”“望空非是空,雷雨風(fēng)云孰執(zhí)掌;無象真有象,乾坤日月大經(jīng)綸”“百忙不脫五時拜,千辛應(yīng)守一月齋”……具有濃郁的民族文化內(nèi)涵,。
在古城西北側(cè)城墻內(nèi),,有一個四角飛翹,深灰瓦,,朱紅柱,,青石基的仿古亭子,系近年來復(fù)建,。據(jù)史志記載,,此亭名為“畫涼亭”,相傳為紀念宋代宰相呂蒙正少時在壽州寒窯勵志苦讀而建,。原在八公山的龜山上,,清代移至今址。亭上有聯(lián)云:石內(nèi)腹空無暑氣,,室中人杳有書聲,。
在古城之外,壽縣境內(nèi)的八公山,、珍珠泉,、安豐塘、瓦埠,、正陽關(guān),、隱賢等處,都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名聯(lián)佳句,,值得大家去欣賞品鑒,,從楹聯(lián)中窺見壽州文化的獨特魅力,。(趙鴻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