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過后,氣溫逐漸回升,,春天加緊了前行的步伐,,快步越過了雨水,轉(zhuǎn)眼間到了驚蟄,。
驚蟄,,古代也稱“啟蟄”,是農(nóng)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三個節(jié)氣,,標志著仲春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jié),,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意思是說驚蟄時節(jié)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于土壤里冬眠的小動物,,昭示著我國的大部分地區(qū)進入春耕季節(jié),。
古人根據(jù)自然界生物的變化將驚蟄形象地分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鳴,;三候鷹化為鳩,。”三候所對應(yīng)的花信分別為桃花,、杏花和薔薇花,。一候“桃始華”是指桃花是月始開,山野盡是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二候“倉庚鳴”就是黃鸝鳴,,“倉庚”之名源自其鳥感春陽清新之氣而初出,,處處可見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三候“鷹化為鳩”是指鷹變化為鳩,鷹指鷙鳥,,鳩指布谷,,因感春時氣候而變化。
在古人看來,,驚蟄是一個關(guān)鍵性的氣象日,,因此在古詩詞中,對驚蟄這一節(jié)氣描寫甚多,,說明了古人對驚蟄的重視程度,。晉代詩人陶淵明有詩曰:“促春遘時雨,始雷發(fā)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鄙鷦拥孛鑼懥舜夯卮蟮�,,大自然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宋代詩人張元干的描述更形象:“老去何堪節(jié)物催,,放燈中夜忽奔雷,。一聲大震龍蛇起,蚯蚓蝦蟆也出來,�,!斌@蟄的一聲驚雷,,讓蟄伏了一冬的蟲兒們從嚴寒桎梏中蘇醒過來,爭先恐后地擠進春天,。陸游在《聞雷》中寫道:“雷動風(fēng)行驚蟄戶,天開地辟轉(zhuǎn)鴻鈞,�,!笔惆l(fā)了在驚蟄時聽到滾滾春雷之后那種充滿希望的興奮心情,。驚蟄的雷聲,讓春天真正拉開了帷幕,,它是大自然為人類奏響的一曲春歌,,漫長而寒冷的冬天這時才徹底退出了大地的舞臺。
驚蟄后自然界的變化是顯而易見的,,在清澈而又蔚藍的天空中幾朵白云慵懶地漂浮著,,陽光開始明媚起來,空氣變得清新而不再令人感到寒冷了,。在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的輕撫下,,一池春水扯出了層層褶皺,泛起片片微瀾,,低吟淺唱著漸行漸遠,。河邊瘦骨伶仃的楊柳也是不甘寂寞,枝條上一粒粒的芽苞,,已經(jīng)悄然萌動,。田野里,杏樹,、桃樹枝頭的花苞漸漸膨脹起來,,頗具呼之欲出的態(tài)勢;小草們爭著破土而出,露出了一個個嫩綠色的眉眼,;返青的麥苗,,青翠欲滴,匯成了綠色的海洋,,時不時會泛起一層層碧波,。泥土變得松軟了,螞蟻,、蚯蚓也在進進出出地忙碌著,。飛回來的鳥兒們也在枝頭跳來蹦去,嘰嘰喳喳地唱唱和和,,世間萬物都煥發(fā)出了勃勃生機,。
驚蟄在農(nóng)耕上更是有著相當(dāng)重要的意義,它的到來意味著漫長的冬季休息已然過去,,春耕的田間勞作從此開始,。唐代詩人韋應(yīng)物《觀田家》曰:“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guī)兹臻e,,耕種從此起。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鞭r(nóng)諺也說:“過了驚蟄節(jié),春耕不能歇”“九盡楊花開,,農(nóng)活一齊來,。”人們在這個時節(jié)開始忙碌起來,,扛著各種農(nóng)具走向了生機盎然的田野,,有的在平整冬翻的田地,有的給茁壯成長的油菜追肥,,也有的在自家菜地里撒草木灰,,準備播種毛豆、菜豆,、豇豆等蔬菜,,辛勤勞作的人們把大地打造成了一片欣欣向榮景象,他們正用勤勞和智慧創(chuàng)造著屬于自己的幸福,。唐代詩人元稹的《驚蟄二月節(jié)》惟妙惟肖地展現(xiàn)了驚蟄時分的那幅絕美畫卷:“陽氣初驚蟄,,韶光大地周。桃花開蜀錦,,鷹老化春鳩,。時候爭催迫,萌芽互矩修,。人間務(wù)生事,,耕種滿田疇�,!斌@蟄到來,,春光普照了大地。桃花盛開如蜀錦般美艷,,翱翔在天空的老鷹已悄然遠去,,停歇在樹枝上的斑鳩等鳥兒在歡快地歌唱著。春光雖好,,但是時光短暫,,嫩芽爭先恐后地冒出來。人們在農(nóng)田里開始了忙忙碌碌的春耕春播,,這么美麗動人的畫卷帶給人們的是收獲的希望,,仿佛已經(jīng)看到秋天那金燦燦的豐收景象。
春天是個充滿希望的溫馨季節(jié),,而驚蟄奏響了春天的前奏曲,,打響了人生奮發(fā)向上的發(fā)令槍,,人們又將開始新一輪的播種與憧憬。
“一聲輕雷驚蟄后,,細篩微雨落梅天,�,!斌@蟄,,無論打雷與否,都是個好日子,,都是一個可以播種希望的好日子,。(徐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