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天文訓(xùn)》載:“天地之襲精為陰陽,,陰陽之專精為四時,,四時之散精為萬物�,!庇纱搜苌觥耙荒晁募尽边@個成語典故,,其意指一年中的四個季節(jié),也指一整年,。四季,,即指一年中交替出現(xiàn)的四個季節(jié),即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每季三個月,。一年四季因地球在圍繞太陽公轉(zhuǎn)而形成。由于黃赤交角的存在,,造成太陽直射點在地球南北緯23°26′之間往返移動的周年之變化,,從而引起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和晝夜長短變化,形成四季更替,。一般季節(jié)劃分常用方法主要有“節(jié)氣法”與“氣溫法”,。中國傳統(tǒng)上是以“二十四節(jié)氣”的“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別作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起始,。這也是淮南王劉安當年率領(lǐng)團隊在淮南這片大地上繼承古圣先賢科技成就基礎(chǔ)上創(chuàng)研二十四節(jié)氣為人類所做出的杰出貢獻。其中體現(xiàn)出許多的樸素自然哲學(xué)觀,,比如人類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與自然和諧共生等。
《淮南子》闡述的天地大道之理中,,肯定宇宙萬物之天然狀態(tài),,認為其中包涵著人類所不可違逆的秩序與規(guī)律。故“尊天保真”是《淮南子》所述要義之一,。
作為自然造化之尤物,,萬物之靈的人類所生存的原始環(huán)境與基本條件——“天”,突出地體現(xiàn)了“純粹樸素,、質(zhì)直皓白”的自然秩序,。世人必須“知逆順之變,避忌諱之殃,,順時運之應(yīng),,法五神之常”,。唯有人與天(自然)和諧共生,,人文與天文有機結(jié)合,才能一年四季“不亂其�,!�,,以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若逆天而行,,無法無天,,必然討致懲戒。
《淮南子》窮究地理,,旨在使人們通透了解承載萬物的大地及其附屬物,,萬物與我皆出于天地自然之流衍,地人同體,,萬物一體,。不與物為敵,不因地上的奇形怪狀而受到驚擾,,保持心底坦蕩,,“通回周備”的狀態(tài),通于物而又不為物擾,。教導(dǎo)人類牢記地不遠人,,人不遠物,法地順物,一切隨順自然之道而行,。
現(xiàn)代人則常把“時”視作一種量化流逝的機械時間,,一種抽象客觀的度量單位。然而,,古人所說的“時”卻內(nèi)涵豐富,。《周易》說“時”乃萬物存在的一個基本情境,;《尚書》說任何存在物都不可違“時”,,否則會造成百谷、社稷,、家庭等皆不安寧,;《孟子》稱贊孔子之所以能為集大成者,是因為隨“時”而動,�,!痘茨献印逢U述的“時”,不僅僅是均勻流逝的時間,,而且涉及天運,、地力、人則,,三者靈活應(yīng)變,,“終而復(fù)始,轉(zhuǎn)于無極”,。四季時令,,十二月令,“日回而月周,,時不與人游”,。
《淮南子》認為,天,、地,、時對人的根本意義在于:“天為繩,地為準,,春為規(guī),,夏為衡,秋為矩,,冬為權(quán)”。天,、地,、四時,乃是包括人在內(nèi)的萬物行事之規(guī)矩準繩,為一切生存物的活動,,提供了一種不可違逆的原則和規(guī)范,。萬物只有順此而行,方為正道,。
因認知和時代所囿,,古人留傳的知識體系或許在某些方面不夠科學(xué),但是留給今人很多有價值的方法和智慧,,卻值得我們汲取借鑒與反思,。(程晉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