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jié)氣”,,這面飄揚在淮南八公山上中國古代哲學的旗幟,中華農(nóng)耕文明是它鮮紅的底色,,“天人合一”是它中國智慧的哲學表現(xiàn),。兩千多年前,當它被完整地記載在《淮南子》這部劃時代歷史巨著中的時候,,“二十四節(jié)氣”這面中國古代哲學之旗,,就以獵獵之姿,在世界哲學史上迎風招展,。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這600年之間,,人類歷史上出現(xiàn)了一個很神奇的現(xiàn)象:一群天才的思想家、哲學家在不同的國度相繼涌現(xiàn):在中國,有孔子,、孟子,、老子等;在印度,,有釋迦牟尼,;在以色列,有猶太先知,;在古希臘,,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他們以非凡的智慧,點亮了古代世界的四大文明之光:中國的儒道思想,、印度的印度教和佛教,、以色列的一神教和希臘的哲學理性主義。這是人類文明進程中第一次突破性的大爆發(fā),,猶如奔涌而出的噴泉在太陽的照耀下光芒四射,。它不僅奠定了人類文明的根基,塑造了世界各國不同文明的傳統(tǒng),,而且成為此后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原動力,。這一時期,被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的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思貝爾斯稱之為“軸心時代”,。
“軸心時代”的顯著特征,,就是這些國家的“精神大咖”們,不約而同的將目光從對原始神學的頂禮膜拜,,轉(zhuǎn)向?qū)θ祟愖陨淼慕K極關(guān)懷,,這標志著人類自我意識的誕生,人在精神上成為真正的人,。
“軸心時代”的中國,,就是春秋戰(zhàn)國那個時期,出現(xiàn)了“百家爭鳴”的盛況,,那是一個思想和文化最為輝煌燦爛,、群星閃爍的時代。一大批思想家,、哲學家應(yīng)運而生,,形成了儒、墨,、道,、法,、名、陰陽等中國特色的哲學流派,。
漢初七十年,,以西漢淮南王劉安領(lǐng)軍的《淮南子》學術(shù)研究團隊,站在八公山之巔,,仰望“軸心時代”以來中國“精神大咖”們的思想成就,,兼收并蓄,融會貫通,,集漢初“黃老道學”之大成,,以哲學的智慧,從探索宇宙本原入手,,對宇宙的生成以及地理天象的演變進行了艱辛探索,,從而系統(tǒng)構(gòu)建出他的“天人一體”“天人合一”樸素唯物主義宇宙自然觀的政治哲學新體系,目的是為大一統(tǒng)后的漢家王朝,,如何鞏固統(tǒng)治地位提供治國理政“道”理和理論依據(jù),。
《淮南子·天文訓(xùn)》中記載的“二十四節(jié)氣”,以“道”為宇宙萬物的本源,,闡述了“道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為陰陽,,陰陽合和而萬物生”,;“天地之襲精為陰陽,陰陽之專精為四時,,四時之散精為萬物”。在中國古代哲學史上第一次比較系統(tǒng)地回答了:意識與物質(zhì),、也即思維與存在的關(guān)系問題,。世界上先有物質(zhì),后有意識,;物質(zhì)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zhì)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物質(zhì),;回答了意識與物質(zhì)、也即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統(tǒng)一性),,物質(zhì)世界是可以被認知的這兩個哲學的基本問題,。
這是古代東方哲學以經(jīng)驗的、感悟的,、歸納法的思維方式來闡述哲學基本問題的中國表述,,是對“軸心時代”以來中國“精神大咖”們思想成就的繼承和發(fā)揚,,是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結(jié)晶。不僅在中國古代哲學史上獨樹一幟,,而且在世界哲學史上與西方古典哲學競相媲美,;是飄揚在淮南八公山上中國古代哲學的一面旗幟。
《淮南子》哲學體系中的最高范疇是“道”,。它所謂的“道”是一種混沌未分的“氣”,,這種“氣”散而為萬物以后,它自己已不獨立存在,,而是消融在萬物之中,,轉(zhuǎn)化為萬物。這是《淮南子》哲學對“黃老道學”的繼承和超越,�,!痘茨献印ぬ煳挠�(xùn)》開篇就這樣說道:“天地未形,馮馮翼翼,,洞洞灟灟,,故曰太昭。道始于虛霩,,虛霩生宇宙,,宇宙生氣。氣有涯垠,,清陽者薄靡而為天,,重濁者凝滯而為地,清妙之合專易,,重濁之凝竭難,,故天先成而地后定。天地之襲精為陰陽,,陰陽之專精為四時,,四時之散精為萬物。積陽之熱氣生火,,火氣之精者為日,;積陰之寒氣為水,水氣之精者為月,。日月之淫為精者為星辰,。天受日月星辰,地受水潦塵埃,�,!�
這意思是,天地還沒有形成的時候,,混混沌沌,,無形無象,,所以叫做太昭�,!暗馈弊畛醯臓顟B(tài)是清虛空廓,,清虛空廓演化出宇宙,宇宙產(chǎn)生出元氣,。這種元氣是有一定的邊涯和形態(tài)的,,其中清明部分飄逸擴散形成“天”,濁混部分凝結(jié)聚集形成“地”,。清明部分的氣匯合容易,,濁混部分的氣凝聚困難。所以“天”先形成,,而“地”后定形,。“天”和“地”的精氣融合起來產(chǎn)生了“陰陽二氣”,,“陰陽二氣”的精華融合集中產(chǎn)生“春秋冬夏”四季,,四季各自的精氣分散產(chǎn)生萬物。陽氣中的熱氣積聚便產(chǎn)生了火,,而火氣的精華部分形成太陽,;陰氣中的寒氣積聚便產(chǎn)生了水,而水氣的精華部分形成月亮,。太陽,、月亮溢出之氣的精華散逸為星辰。天空容納著日月星辰,,大地承載著水潦塵埃,。
這段話比較清晰地表達了《淮南子》的宇宙自然觀,它所說的“道”作為世界的原初狀態(tài),,經(jīng)歷了“虛霩”,、“宇宙”、“元氣”三個階段,,而“元氣”則是一個重要的過渡階段,“道”作為“氣”演變分化出宇宙萬事萬物,。對于“道”,,《淮南子·天文訓(xùn)》又進一步解釋說:“道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為陰陽,,陰陽合和而萬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意思是說,,道初始于混沌不分的“一”,,但“一”還不能直接產(chǎn)生天地萬物,所以要從混沌不分的“一”中分化出“陰陽二氣”,,“陰陽二氣”交和便產(chǎn)生萬物,。因此說:一產(chǎn)生二,二產(chǎn)生三,,三產(chǎn)生出萬物,。可見,,“一”就是“道”,,是混而未分的原始狀態(tài),而萬物是“陰陽二氣”交合的產(chǎn)物,。這說明“道”是物質(zhì)自然界的原始材料,,不是超自然的虛無。
在中國古代哲學史上,,先秦以前的哲學稱“天”或“天地”為自然,,從《淮南子》始才有對宇宙概念的精確表述�,!痘茨献印R俗訓(xùn)》中說:“往古來今為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宇宙便是物質(zhì)世界,,便是自然界,,自然觀即宇宙觀�,!暗馈笔怯钪嬗^的最高哲學范疇,。
因此,《淮南子·天文訓(xùn)》不僅對自然天象有關(guān)的物候,、氣象,、農(nóng)事、政事及反常氣候做了論述,,認為四季是上天的官吏,;太陽、月亮是上天的使臣,;星辰是上天的聚會之日,;虹霓是上天的禁忌,而且,,集前人關(guān)于自然天象研究之精華,,以宇宙自然為基礎(chǔ),,以人與社會為歸宿,第一次完整記載并論述了“二十四節(jié)氣”的科學體系和哲學理論根據(jù),。
歷史上的淮南大地,,區(qū)域廣闊,區(qū)位優(yōu)越,;綠水逶迤,,青山環(huán)抱;承東啟西,,南北對流,;地處中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上。南北文化在此交匯,,東西文明在此碰撞,,是誕生“二十四節(jié)氣”的肥沃土壤。
彼時,,“風獵紅旗入壽春”淮南國都壽春,,就矗立在這八公山下,淝水河畔,。依山傍水得陰陽之氣,,人杰地靈引龍興鸞集�,!岸墓�(jié)氣”的創(chuàng)立,,是西漢淮南王劉安帶領(lǐng)的學術(shù)研究團隊,通過對陰陽四時,,天體運行規(guī)律的探索,,來為漢家王朝政權(quán)頒布“使民以時”的政令,提供科技哲學理論依據(jù),�,!岸墓�(jié)氣”這面飄揚在淮南八公山上中國古代哲學的旗幟,從西漢以降,,一直引領(lǐng)著中國農(nóng)耕文化的方向,,指導(dǎo)農(nóng)業(yè)不違農(nóng)時,按節(jié)氣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中華農(nóng)耕民族,賴此生生不息,,蒸蒸日上。
這正如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qū),、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胡適先生在《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中所稱贊的那樣:“《淮南子》哲學,不但是道家的最好的代表,,竟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個大結(jié)束,。這一家的哲學兼收各家的長處,修正各家的短處,,真可算是周秦諸子以后第一家最有精彩的哲學”,。(張純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