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引序】
公元前241年,“第五次五國攻秦”慘敗,,使得楚軍主力遭受重創(chuàng),,楚國綜合實力受到極大削弱。
經過二十余年勵精圖治和苦心經營,,楚國積累起來的國際影響力跌至谷底,,考烈王的國際聲望坍塌。
楚相春申君黃歇與楚考烈王君相關系徹底失和,。
春申君黃歇心懷不甘和怨恨,,退居自己的封邑吳地,也因此遠離楚國權力中心和矛盾紛爭,。
春申君黃歇遠離所形成的權力真空,,被楚王后李嫣的親兄李園迅速填補。
以李園為代表的楚國新的權貴集團形成,。
楚國的朝政,,把控于李園集團之手。
彼時,,楚國內憂外患,面臨著自考烈王執(zhí)政以來的至暗時刻。
公元前238年,,這一年是楚考烈王熊完因合縱攻秦失敗,、為避秦軍鋒芒遷都壽春的第三年。
這一年的秋冬之交,,考烈王身染重疾,,不治。
身患重病的考烈王,,預感到自己將不久于人世,。
他身后的楚國,將何去何從,?
考烈王熊完給他的王后李嫣,,寫下了這封絕筆信。
考烈王寫給李嫣的信
吾愛阿嫣:
當這封帛書送至你手中時,,寡人恐怕已魂歸九泉,。
病榻煎熬三月有余,醫(yī)者束手,,天命難違,。
寡人恐不久于人世矣。
此刻,,窗外秋雨淅瀝,,恰似多年以前,在陳城那個你和寡人初見時的細雨晚風,。
宮燈搖曳間提筆,,千言萬語竟不知從何說起,唯恐墨跡未干而寡人已長逝,。
你總說寡人筆鋒如劍,,此刻卻顫抖得幾乎握不住這支羊毫。案頭藥盞猶溫,,銅鏡里那個兩鬢霜白的衰朽老者,,哪里還有當年與你共賞云夢澤的青年翩翩模樣?宮人皆退,,唯余更漏聲聲,,似在催命。這封絕筆,,就當是寡人最后任性一回——不再稱王道寡,,只作你的夫君。
阿嫣,,寡人十七歲為質于秦,,受盡屈辱;返楚繼位二十五年,未嘗一日安寢,。先有秦將白起破郢之恥,,后有春申君合縱之敗,而今楚王室偏安壽春,,終究難保宗廟不墮,。可嘆天不假年,,未能親眼看到你我為悍兒挑選的太子妃入宮,。
寡人已命太史擬定詔書:太子熊悍即日監(jiān)國,待寡人薨逝后即刻繼位,。上柱國掌兵符,,太傅屈景司禮制。此二人皆國之棟梁,,可保新君平穩(wěn)過渡,。你身為太后,當以教導悍兒為要務——那孩子性情剛烈,,需你時時規(guī)勸,。
秦人虎視眈眈,切不可令其知寡人病危,。昨日密報稱王翦已屯兵葉城,,你務必囑咐大將軍加強防守。青銅劍匣中,,藏有寡人與齊,、趙密約的帛書,若秦軍來犯,,可遣使持此物求救,。
寫到此處,燭花爆響,,驚得寡人險些落筆,。阿嫣,你可知,,這些年來,,每當聽到宮闈私語議論你與春申君,寡人便如這燭芯般煎熬,?那年你誕下悍兒時,,黃歇在殿外守候三天三夜;去歲寡人巡狩云夢,,他竟深夜入你宮中議事……
銅鏡中似乎突然映出你驚惶的面容——莫怕,,寡人并非要追究什么,。當年在秦為質時,呂不韋與趙姬之事歷歷在目,。愛恨情仇,,看多了刀光劍影。寡人常年忙于政務,,冷落你在深宮,黃歇又確實風采卓然……這些年來,,寡人刻意讓他頻繁出使列國,,何嘗不是自欺欺人?
寡人偶然看見悍兒與黃歇比劍,。那孩子轉身的姿勢,,與他如出一轍……剎那間,寡人五臟俱焚,,卻終究化作一聲長嘆,。阿嫣,寡人今日坦誠相告:早已密令史官刪改悍兒生辰記載,。這個秘密,,就讓它隨寡人入土吧。寡人選擇,,相信你,。
還記得昭陽湖畔的桃林嗎?彼時寡人剛從秦國歸來,,滿身戾氣,。初見,你在落英繽紛中撫琴,,一曲《九歌·湘君》讓寡人淚流滿面,。后來才知你是李園之妹,而李園當年為求進階,,曾暫居黃歇門下……命運弄人,,我們三人竟如此糾纏半生。
你初入宮時,,總被那些羋姓宗婦刁難,。有次寡人下朝,見你獨自在蘭臺抄寫《楚辭》,,手腕都被竹簡壓出紅痕,。當時便發(fā)誓要護你周全,只是后來寡人勵志于合縱攻秦,,未能經常陪伴在你身邊,。這些陳年舊事,,原不該在此時提起。
銅鏡突然蒙上一層霧氣,,原是寡人咳血沾染,。只是近日總夢見你剛入宮的模樣——穿著青色深衣,發(fā)間只簪一支木芍藥,,比那些滿頭珠翠的夫人們更顯靈動,。如今你華服加身威儀萬千,可還記得當年那個會為流螢驚喜的小女子,?
阿嫣,,寡人薨逝后,你可移居章華臺,。那里暖泉環(huán)繞,,對你的腿疾有益。悍兒雖性情急躁,,但孝順之心不假,。若黃歇……若有人膽敢借機欺辱于你,大將軍會持寡人手諭護你周全,。西廂暗格中有個漆盒,,裝著這些年你想看而寡人不允的民間話本,算是個賠罪,。
窗外雨停了,,東方微白。寡人身感倦怠,,這封信恐怕要匆匆收尾,。最后求你三事:其一,每月朔日往寡人靈前供一碟云片糕,;其二,,善待那些沒有子嗣的嬪御;其三,,若見到黃歇,,替寡人說聲歉意。當年若非寡人強留他在楚,,他本可像范蠡般逍遙四海,。
筆將擱時,忽見案頭那盆你送的九畹蘭抽了新芽,。想來它尚不知主人將逝,,猶自努力生長。
阿嫣,,若有來世,,愿你我生在尋常百姓家,。居于楚山深處,田園牧歌,。我打柴歸來時,,能見你倚門淺笑嫣然,膝下兒女繞歡,。從此,,再無江山重負,再無身不由己,。
永別了,,阿嫣。
熊完 絕筆二十五年 深秋
(帛書末尾暈染有血跡,,據(jù)宮人回憶應是考烈王咳血所致)
(沈國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