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縣正陽關(guān)鎮(zhèn)是一座千年古鎮(zhèn),,該鎮(zhèn)地處淮河,、潁河、淠河三水交匯處,,扼守淮,、潁、淠三水咽喉,,是淮河中游重要的水運樞紐,,當(dāng)?shù)赜小捌呤ㄕ枴敝f。因水興鎮(zhèn),,至今這里依然留存大量與水相關(guān)的歷史遺跡,,其中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迎水寺遺址”就是典型代表。
正陽關(guān)迎水寺遺址緊挨淮河,,史料記載其建于清朝,,當(dāng)下,遺址上的廟宇已完全損毀,,但其由石條夯砌而成的基座依然高高聳立在淮河岸邊,。近日,,淮河早報、淮南網(wǎng)記者對該寺遺址進行了探訪,。走近遺址,,目測整個基座有兩人多高,,夯砌基座的條石有一人多長,,巨大而厚重,宛若“巨石陣”,�,;喜棵娣e比一般小廣場還要大,臨河一角豎有燈塔,,是這段曲折航道的重要航標(biāo),。
對正陽關(guān)歷史有著深入研究的退休教師汪洋介紹,迎水寺是宗教場所,,更是水利工程,。這座寺廟迎著在此拐彎的淮水而建,基座牢固,,可有效化解洶涌洪水對堤防的沖擊,,能保古鎮(zhèn)安全,故名迎水寺,。
當(dāng)?shù)啬觊L百姓介紹,,迎水寺遺址上面曾建有寺宇三進院,房屋數(shù)十間,,供奉有“三官老爺”,,廟宇雕梁畫棟,綠樹成蔭,,有“小篷萊”美譽,。寺內(nèi)還有一楹聯(lián),曰:“五六月間無暑意,,二三更后有漁歌”,。汪洋說,迎水寺依河而建,,清朝時,,過往船民行船經(jīng)此時,多會撒銅錢許愿祈福,,久而久之,,河里堆積了大量銅錢,上個世紀(jì)六七十年代,,他們在迎水寺遺址旁游泳時,,還能撈到大把銅錢,。
新中國成立后,淮河及其支流上游建起了多座大型水庫,,淮河兩岸筑起了大堤,,在兩岸低洼處分段修了排澇灌站,這些水利工程的投用,,有效消除了正陽關(guān)水患,,迎水寺也隨著歷史的演進,逐漸凋敝衰落,,成為淮河流域的重要文物遺址,。(記者 蘇國義 攝影報道)